慢性宮頸炎有哪些症狀?預防宮頸癌的三級預防措施是什麼?

宮頸癌的發病特點就是無聲無息,當出現出現月經異常、白帶帶血、陰道不規則出血時,可能已經是宮頸癌中早期的症狀了。

很多人的觀念,一直認為宮頸癌屬於中老年女性的疾病,但是根據調查發現現在很多發病率趨於年輕化。

例如小李就是一位年僅20歲的宮頸癌患者,因為感覺到內褲上總是附著很多分泌物,而且有一股濃鬱的味道,而且還伴隨著不規則出血,之後到醫院進行檢查,一開始以為只是輕微的陰道炎,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後確診為宮頸癌。

其實現在像小李這樣年輕的宮頸癌患者越來越多,在調查中顯示,全年篩查宮頸癌137例中,其中30歲左右的就有37例,20歲左右的有4例,以前一直以為50歲以下的宮頸癌患者才屬於年輕宮頸癌患者,但是從現在的年齡分佈來看年輕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慢性宮頸炎有哪些症狀?

白帶發臭
一般宮頸發生病變時還會出現白帶增多的現象,而且白帶中出現明顯的異味,這種異味腥中帶點臭,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而且白帶的顏色也會同時發生改變,這也在預示著宮頸發生病變的可能。所以出現白帶發臭的症狀時,要小心提防宮頸病變的疾病,稍不注意還會引發宮頸癌的發生,所以女性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否則大大降低生活的幸福指數。

出血
慢性宮頸炎患者還有可能出現異常出血,如同房後出血、月經間期出血[2]、血性白帶[3]等。女性如果發現這種情況出現,則萬萬不可大意。

腰腹部疼痛
當炎症沿宮骶韌帶擴散到盆腔時, 可有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墜痛等,因此慢性宮頸炎也有可能伴隨腰腹部疼痛.

宮頸癌篩查三步曲:

1. 液基細胞學檢查
2. HPV 檢測
3. 陰道鏡及活檢
(一般先做1或1+2檢測,檢測結果提示異常,再做3。)

檢查前注意事項:

1、如有陰道炎或宮頸炎應先治療;
2、檢查前48小時不可有性生活;
3、檢查前24—48小時內不要沖洗陰道或使用陰道栓劑,也不要做陰道內診;
4、在非月經期進行檢查:;
5、檢查前10分鐘排空膀胱。

想要預防宮頸癌,需做好三級預防

除了提高檢查意識,想要預防宮頸癌,最佳的處理方式就是HPV預防性疫苗的接種。目前針對宮頸癌發展,明確了三級預防的防控策略。

一級預防:健康教育和接種疫苗
通過從源頭上控制病毒,防止宮頸癌病變的發生,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普及HPV疫苗接種的重要性。目前疫苗主要分為二價(適合9—45歲)、四價(適合20-45歲)、九價(適合16-26歲),九價疫苗預防效果優於四價、二價,但有年齡限制,還是建議按照適合年齡進行選擇。

二級預防:篩查
針對所有適齡婦女(25-64歲女性)開展宮頸癌篩查,確診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患者積極治療。即使是已經接種疫苗的人群,也要做好篩查。建議每2~3年做一次HPV或TCT篩查。

三級預防:早診早治
對宮頸鱗狀上皮原位癌和微小浸潤癌及時採取積極治療,放防止病情惡化。按照宮頸癌的臨床分期,進行手術、放療或化療等治療。

70-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被HPV感染?怎樣有效地阻斷宮頸癌的發生。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 HPV,是一個擁有 200 多個基因型的DNA病毒。據統計,超過80%的女性都會在一生中某個時刻接觸人乳頭瘤病毒(HPV)。性行為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徑,生育次數多、長期使用避孕藥都會增加HPV的感染風險。手足、肛門、口腔甚至咽喉黏膜等部位的親密接觸也會引發感染。此外,母嬰傳播多見於自然分娩過程引起。

雖然大多數型別HPV感染可能不會造成傷害,好比宮頸得了一場“感冒”,但某些型別HPV感染可能導致宮頸癌、肛門癌等危及生命的癌症。

據估計,全球每20個腫瘤患者中就有一個與HPV感染有關。如不採取措施,預計到2030年全球死於宮頸癌的女性將增加50%。

每年約有新發病例10.64萬,死亡病例4.77萬。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資料顯示,多種癌症過去12年間發病率均較平穩,且部分有下降趨勢,但宮頸癌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宮頸癌是HPV感染這一常見感染引起的罕見事件

宮頸位於子宮最下端,上面與子宮體相連,下面與陰道相接,它就像子宮的門戶一樣,能抵禦外來病原體入侵子宮,是阻止病原體進入盆腔(子宮卵巢所在地)的重要防線,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響,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可使得原本強大的宮頸防禦系統“破防”了,其中,造成宮頸癌發生的頭號“元兇”是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感染。HPV病毒喜歡在宮頸口安家,長期的感染狀態會導致宮頸癌的發生。幾乎所有的宮頸癌病理樣本中都能找到HPV病毒。

性生活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徑,在發生性行為時,黏膜或多或少會有微小損傷,只要一方攜帶HPV,病毒就很容易侵入另一方的生殖道黏膜,有資料顯示,一些女性在初次性生活後2.6個月可見HPV感染,在中國15-19歲女性初次性生活後約30.6%會出現有HPV感染,約60%的女性在有性生活後5年內被HPV感染,70-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被HPV感染。這麼高的HPV感染率都會發展為宮頸癌嗎?

HPV感染是靜悄悄的,通常沒有很明顯的症狀,不易被覺察到,但約50-90%的HPV感染在數月至2年內可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自然清除掉,就象一次宮頸感冒,不會導致長期的危害。只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才會進展為宮頸惡性病變(宮頸癌),所謂HPV持續感染,指的是間隔一年以上的時間,連續兩次檢測出同一高危型的HPV,並且這種持續感染需要經歷10-20+年,才會發展為宮頸癌,可以說,宮頸癌是HPV感染這一常見感染引起的罕見(小概率)事件。

三級預防,可有效阻斷宮頸癌的發生

宮頸癌的發生與HPV感染息息相關,但HPV感染不一定就發展為宮頸癌,如果做好宮頸癌的三級預防,可以有效地阻斷宮頸癌的發生。

一級預防:減少HPV感染。目前認為,接種HPV疫苗,尤其是在青春期接種HPV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女性HPV感染的風險,同時,為了減少HPV感染的機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養成健康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避免過早開始性生活,避免多個性伴侶,性生活中要注意戴好安全套,一旦出現有性傳播疾病症狀(如白帶異常、生殖器官癢、痛等),應儘早到正規醫院就診,平時也要注意規律作息、適當運動,保證充足的營養,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二級預防: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和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隨訪,可早期發現宮頸癌前病變,並且能夠治癒。我們國家推薦已接種HPV疫苗的女性,在35歲-45歲之間至少接受一次宮頸癌篩查;未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推薦25歲-65歲之間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間隔時間3-5年。目前宮頸癌篩查的方法包括宮頸HPV病毒的檢測和宮頸癌細胞的檢查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聯合篩查,檢出效果最好!

三級預防:宮頸癌的治療和康復。已經發現的宮頸癌,需要儘快治療,可以大大提高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很多女性都很關心,如果我家族中有親屬患宮頸癌,我的發病風險一定會增高嗎
沒有必然聯繫。
目前我們認識到宮頸癌主要與HR-HPV感染高度相關,與家族遺傳相關性較小,至今尚未發現宮頸癌有遺傳傾向。感染以外的其他促發因素更多與生活習慣和生殖道衛生有關,如過早性行為、過多性伴侶等。
不過,儘管宮頸癌沒有明顯遺傳性,若親屬中有宮頸癌患者,仍需引起警惕。要思考自己與患癌的親屬是否有共同不良嗜好,如吸煙,或衛生條件、生活習慣較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