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異常、久治不愈的陰道瘙癢,小心是陰道炎作祟

陰道炎是由於各種不同病菌導致的陰道出現炎症,從而引起陰道的一些症狀,比如瘙癢、異味增多、分泌物增多等。陰道炎好發於各個年齡階段的女性。由於感染的病菌不同,陰道炎分為不同的類型,有細菌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幼年性陰道炎和老年性陰道炎,因此會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陰道炎治療過程一般較長,是由於在治療過程中一些誤區被當作治療輔助手段,這樣會難以治療陰道炎。

一、白帶出現異常,應該怎麼辦?

如果白帶像豆腐渣或者乳酪,一般可能是黴菌性陰道炎;如果白帶是泡沫樣的,可能是滴蟲性陰道炎;如果是黃色白帶,下身也沒那麼不舒服,那麼可能是細菌性陰道炎或者宮頸炎,根據不同情況,可以選擇使用相應的陰道栓劑。同時不建議大家沖洗陰道,最多用清水沖洗一下外陰,但是灌洗陰道。

二、陰道炎高發人群

反復發作的陰道炎,有些患者每個月都要發作,給生活造成極大困擾,特別是以下人群需要警惕陰道炎纏身:①喜歡穿不透氣內褲的人;②一些肥胖的人下面容易潮濕,潮濕容易滋長病菌;③得了陰道炎後不規範用藥,擅自停藥的人;④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狀態,比如說懷孕、妊娠期糖尿病沒有控制好的患者;⑤丈夫包皮過長或包莖的,病菌可能在同房時傳染給自己;⑥免疫力比較低下的病人;⑦濫用抗生素的人。

陰道炎的病因

1、陰道內環境破壞

健康女性陰道記憶體在多種微生物群落,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維持動態的陰道微生態平衡。若體內雌激素降低或陰道pH升高,如頻繁性交、陰道灌洗等均可使陰道pH升高,不利於乳桿菌生長。長期應用抗生素抑制乳桿菌生長,或機體免疫力低下,均可使其他條件致病菌稱為優勢菌,引起炎症。

2、病原體入侵

當機體自身環境或外環境發生變化時,會破壞陰道的天然防禦功能,從而使病原體容易入侵陰道,導致陰道炎的發生。如有陰道損傷、盆腔炎、子宮內膜炎、不潔性交史、宮腔手術史時,更易引發陰道炎。

女性內分泌失調有什麽症狀,內分泌失調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內分泌對於人體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內分泌正常,說明身體新陳代謝的功能是正常的。如果內分泌出現了失調或是紊亂,那麼就說明身體內部功能出現了問題。那麼女性內分泌失調是什麼意思?

內分泌失調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它不是單一的一個疾病。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所分泌出來的激素是保持平衡的,人體的新陳代謝以及生理功能就是靠這些激素與神經系統調節的。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內分泌就會出現失調或紊亂的症狀。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女性內分泌失調怎麼回事?

(1)濫用藥物

需要警惕是否與濫用藥物有關。現在很多人因為工作及生活壓力大,有的時候容易產生失眠或者抑鬱,從而會服用一些精神類的藥物,這些藥物容易引起女性身體的激素水準,導致內分泌失調,因此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合理用藥。

(2)不良的飲食結構

部分女性為了能保持苗條的身材而長時間節食,紊亂了體內的平衡,導致內分泌疾病產生。所以飲食要注意多樣化,合理搭配營養,多吃綠葉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和油膩的食物,以植物油當作烹調油。

(3)不良情緒影響

日常生活中如果女性朋友總是處於過度緊張狀態下或情緒波動過大,沒有及時緩解會反射到神經系統,紊亂了激素分泌,從而引起內分泌失調。女性要重視放鬆身心,緩解內心上的壓力,保持愉快及樂觀的情緒,及時克服緊張和焦慮的不良情緒,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受到不良精神的刺激。

(4)婦科疾病

有些女性朋友平時不太注意個人或者伴侶的衛生狀況,就容易引起一些婦科疾病,如果這些疾病不及時得到控制的話,就容易引起女性的荷爾蒙失調,甚至還會影響月經規律等一系列問題。 以上就是關於女性內分泌失調怎麼回事的相關內容介紹,很顯然導致女性內分泌失調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希望每一位女性朋友都能夠多加瞭解注意,積極做好日常防護措施,從而幫助自己的身體健健康康的。

女性內分泌失調有什麽症狀

1、皮膚變化:如果女性在經期或是平時生活也經常熬夜的話,臉上容易長痘痘,這是因為熬夜影響了身體正常的內分泌,導致皮膚油脂分泌過剩而堵塞了毛囊。也有可能會出現皮膚長色斑或膚色發暗等症狀,這些都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2、乳房疾病:內分泌失調很可能會導致雌性激素水準增高,同時也可能導致乳腺組織雌激素受體的敏感度增高而引起乳房疾病,比如乳房脹痛、乳腺增生等。

3、不孕症:不論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內分泌失調,都有可能會阻礙正常的排卵,以至於患上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症。

怎樣才算正常脫髮?面對脫髮怎樣對症下藥?

在生活中的脫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特別是在變化的季節當中,脫髮會很嚴重,那麼除了季節變化,患上什麼疾病會脫髮呢?經常脫髮我們該怎麼辦?飲食中吃什麼可以預防脫髮呢?下麵我就為你一一解答。

經常掉頭髮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會經常掉頭髮呢?脫髮該怎麼辦?這是很多掉頭髮,脫髮朋友的煩惱問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頭髮對我們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很知道。尤其是女性朋友們,一頭烏黑靚麗的秀髮,別致的造型,讓你光彩照人,充滿自信!

经常掉发是怎么回事?提醒:你可能被3种疾病缠上了,要及时治疗

每天洗頭會導致脫髮嗎?

關於洗頭頻率與脫髮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說,幾天洗一次頭,很大程度上要看個人的膚質狀況。

如果屬於幹性皮膚,皮脂分泌較少,此時如果洗的太過頻繁,可能導致原本就不多的皮脂都被沖洗掉,很容易引起髮質乾燥、頭皮屑增多,所以這種只要在頭髮有一點油時洗一次就行

而如果是油性皮膚,皮脂分泌旺盛,那洗的頻率可以提高一些,每天都可以洗。總之,不管是幹皮還是油皮,對於洗頭的頻率,都沒有明確的限制,大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洗頭的頻率。

至於洗頭會不會導致脫髮這個問題,只能說,洗頭本身是不會導致頭髮掉更多的。因為髮根位於皮膚下層,正常洗頭只是清潔頭皮表層,並不會損傷深層的髮根,所以它只會讓那些原本就快要脫落的頭髮脫掉而已!跟洗頭這件事沒有關係!

導致脫髮的原因,其實另有“魔手”,包括遺傳、內分泌、精神因素(如長期處於高壓下)、貧血、頭皮的細菌性或真菌(黴菌)性感染、藥物以及飲食等多種因素都可引起。

其中,飲食起到關鍵作用,如果長時間缺乏毛髮的主要原料胱氨酸、以及形成毛髮所必須的維生素A、B2、B6、C,鈣、磷、葉酸等,則很容易引起脫髮。

经常掉发是怎么回事?提醒:你可能被3种疾病缠上了,要及时治疗

怎樣才算正常脫髮?

其實,想要知道是不是正常脫髮,也不難,可以給自己做個小測試。測試方法:

忍著5天別洗頭,然後用自己的拇指跟食指拉起一小撮頭髮(大約50~60根),用輕力順毛幹向髮梢方向滑動,然後看脫落的頭髮數量,

如果數量<6根,說明屬於正常生理性脫髮,如果數量>6根,則要警惕病理性脫髮。

另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看每天脫髮的數量,如果>100根/天,且連續超過3個月,也要警惕病理性脫髮

一般來說,生理性脫髮可能是以下3種因素導致的:

產後脫髮

女性在生產後因為產前母體氣血虧耗,再加上產後需要產乳餵養嬰兒,所以很容易造成母體氣血虧虛,而血不能上至巔頂濡養毛根,毛髮就會營養缺乏營養支持而導致乾燥、脫落。

一般在產後3-7個月左右出現,6~9個月會自行好轉,所以不需要太過擔心,做好日常調理就行。

老年性脫髮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也會開始衰退包括毛囊,所以便會有脫髮的情況出現。一般來說,女性35歲左右,男性40歲左右,頭髮開始有所減少,所以只要數量不多,都屬於正常生理規律,不需要太擔心。

经常掉发是怎么回事?提醒:你可能被3种疾病缠上了,要及时治疗

季節性脫髮

一般來說,秋冬季節最容易脫髮,因為這樣的季節,氣候都是比較乾燥的,所以如果每天掉落的頭髮數量不是很多,只要在100根以內均屬生理性掉髮,不必緊張。

而如果排除了這些因素,且掉髮的數量太多,那就要擔心是病理性脫髮,建議及時找出原因,然後針對性治療。

面對脫髮,要對症下藥

病理性脫髮,主要是指毛囊或頭髮異常、過度脫落,出現髮量明顯減少或斑狀脫髮。導致這種性質脫髮的原因有:

1、雄激素性禿髮

大部分病理性脫髮都屬於這種情況,主要與遺傳基因、體內的雄激素水準升高有關,這種類型的脫髮在一開始的時候,毛囊只是萎縮,並未消失,但如果不及時治療,當毛囊徹底閉合時,病灶部位就會變禿,再也長不出頭髮了。

而此病在男女比例當中,更傾向於男性,男性如果出現雄激素性禿髮,會從前額兩側鬢角開始,呈M型逐漸向頭頂延伸;而女性的話主要是以頭髮持續變薄,多是先從頭頂擴散,所以頭頂縫處脫髮更為明顯

建議:及時就醫,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比較常用的藥物有抗雄激素類藥、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等,具體使用哪種還需因人而異。如藥物效果不理想,可考慮植髮。

经常掉发是怎么回事?提醒:你可能被3种疾病缠上了,要及时治疗

2、甲狀腺紊亂型脫髮

甲狀腺通過分泌適量的甲狀腺激素,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主要分泌三碘甲腺原氨酸(T3)與四碘甲腺原氨酸(T4)兩種激素,而這兩種甲狀腺激素含量不管是過高還是過低都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脫髮產生

這類掉髮通常是大把掉,甲狀腺功能偏低時,患者常有皮膚乾燥、頭髮乾枯、脫髮、指甲變脆、嗜睡等表現;而甲狀腺功能偏高,可表現為出汗過多、情緒急躁、失眠、精力過盛、脫髮等表現。

建議:治療主要以治療甲狀腺紊亂為主,待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頭髮也會重新長起來。

3、貧血型脫髮

當血液中的紅細胞減少(貧血)時,頭皮得到的血氧量也下降,這時毛囊就無法得到充分的營養供給,處於“饑餓”狀態,時間久了,就會導致頭髮較乾燥,表現為整個頭頂毛髮稀疏,多伴有皮膚蒼白、頭暈、乏力等不適症狀。

建議:找出貧血的具體原因,針對性藥物等治療。此外,平時可多吃一些動物肝臟、瘦肉、蛋類、奶類、紅棗、枸杞、桂圓等食物,儘量做到營養全面,補充體內的氣血。

同時,在服用鐵劑時避免與茶、牛奶、鹼性藥物同服,以免影響鐵的吸收。

经常掉发是怎么回事?提醒:你可能被3种疾病缠上了,要及时治疗
4、內分泌失調脫髮

過度的腦力勞動和緊張的工作節奏也會導致女性荷爾蒙失調,導致脫髮或白髮。因為女性會分泌很多女性荷爾蒙,所以頭髮中含有足夠的生長激素。因此,頭髮引起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由此引起的。

5.缺乏維生素

無論是由於快速節食,營養不均衡還是由某些遺傳或生理缺陷引起的營養缺乏,都會導致脫髮。脫髮通常由缺鐵引起,體內嚴重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即體內沒有足夠的紅細胞。紅細胞對人體非常重要,因為它的功能是將氧氣輸送到身體的每個細胞,以幫助這些細胞維持正常功能。維生素B和蛋白質等其他營養成分不足,通常會導致脫髮。

女性之美,與月經同在,女人閉經可以調理嗎?

女性之美,與月經同在! 都說女人似花,那麼月經就是澆灌花朵的養料,如果月經出現了問題,再美的花朵也會乾枯凋零” 對於女人來說,一旦出月經不正常停經閉經等問題,伴之而來的是子宮衰老、卵巢衰老、容顏衰老。準備生育的大齡女性或者要準備要二胎的高齡女性出現這種問題,易導致無法懷孕;30-55歲的女人絕經閉經,會導致更年期大大提前,無論花多少錢化妝、保養,也無法變回原來的美麗。 !現如今,有無數女性飽受月經失調、月經量少、停經閉經、絕經等的困擾,又有甚至連孕育寶寶的機會都沒有。如果你也是上述人群之一,如果你只有30-55歲,甚至只有30歲,就提前停經絕經! 那請注意! 女人一旦月經量少,月經不調,停經,絕經等,從而導致晚上睡不著,失眠、盜汗、煩悶,臉上色斑皺紋也慢慢出來了、膚色暗沉、體虛發胖,就開始很容易變老,和同齡人比起來,絕經女人看上去一定會老很多!

臨床上閉經最典型的表現是沒有月經和月經停止,引起閉經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平時受涼、勞累、情緒、細菌感染、藥物以及疾病等,這些都可能會導致閉經問題的出現。對於閉經可以調理嗎這個問題,一般來說上述這些原因導致的閉經都是可以通過調理來改善恢復的,但是對於因為某些疾病導致的閉經,必須要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最終才有可能會恢復到健康的狀態。那調理提前閉經的方法有哪些?

(1)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有些女性閉經是身體出現了實質性病變引起的,患者應該通過檢查找出引起提前閉經的疾病,然後對症選用針對性的方法治療,最終才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恢復月經來潮。

(2)性激素替代治療如女人提前閉經是因為卵巢功能後天早衰引起的,就可以採用激素替代療法。使用激素療法能幫助患者建立月經週期,引起子宮規律性出血,同時還促進生殖器官發育。

(3)均衡的膳食調理有關專家認為,女人營養不良也是引起閉經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療的時候就應該配合飲食療法,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均衡的膳食調理,多吃些富含雌激素的食物,例如豆製品等就非常不錯。

結語:提前停經、閉經、絕經等!都是有原因的,遺傳只占了20%左右的因素,剩下的80%都是後天造成,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只要不是病理性的都是可以調理康復,當然,要講究方法 。女人早衰、更年期提前、月經紊亂、不來月經、停經、長斑……主要是氣血的問題,先緩解氣滯血瘀,讓氣血活起來,再進行補血益氣。暢通又充足的氣血,能夠滋養子宮和卵巢。而且子宮卵巢得到氣血的滋養,卵巢早衰、停經閉經、宮寒痛經、血塊發黑、月經紊亂、淋漓不盡,這些早衰自然就好了,臉色紅潤沒有斑,當然就顯年輕了!。

長期上夜班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減少上夜班對身體的傷害?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夜班工作者中癌症更為普遍,這也促使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 2019 年將夜班工作歸類為「 可能對人類致癌」。

但夜班工作究竟為何會增加癌症風險,現在仍不清楚。

此外,當代年輕人 熬夜現象越來越嚴重,因為加班、玩遊戲、刷短視頻等等,主動或被動熬夜已成為許多人的新常態。

過去的一些研究將上夜班與患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包括高血壓和癌症。一項新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何夜班工作或增加一個人患癌症的幾率,指出晚上工作會使身體的生物鐘“失靈”。

夜班工作有致癌风险?世卫组织称“可能致癌”,新研究解释原因
一、長期上夜班,可能潛在危害

動物都有自然的作息規律,人類也是如此,白天辛勤工作,晚上好好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人類千百年來養成的習慣。但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現在有很多人不得不上夜班。

這些人群也許不知道的是,上夜班對身體可能存在巨大的傷害。

1、致癌風險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夜班工作”歸類在“可能對人類致癌”的名單中,旨在提醒人們夜間工作的潛在危害。

2021年3月,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研究指出:夜班工作會破壞癌症相關基因的自然節律,使癌症相關基因的表達時間推遲,引起DNA損傷,還會影響損傷DNA的修復速度,導致癌症風險增加。

夜班工作有致癌风险?世卫组织称“可能致癌”,新研究解释原因
這項研究不僅解釋了夜班致癌的原因,對癌症治療也有意義,可用於優化治療策略。

2、更易患冠心病

2021年8月10日,中國專家陸穎理團隊聯合美國、瑞典等地的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研究稱,長期夜班會顯著增加房顫和冠心病發生風險

研究納入28.4萬名無房顫成年人,平均隨訪10.4年,其中有5777人診斷房顫。研究發現,經常上夜班或一直上夜班的人,與只上白班的人相比,其房顫風險增加12%。此外,長期夜班的人如果運動量不足,其房顫風險會更高。

3、抑鬱症風險

一項發表在《The IJOEM》的研究稱,上夜班的人發生重性抑鬱障礙的風險比上白班的人更高,而且幾乎和所有的情緒障礙都有關。但也有專家認為,長期夜班的抑鬱症風險可能與工種有關。

4、糖尿病風險

《PLoS Medicine》的一項研究稱,長期上夜班會影響胰島素分泌,造成代謝改變,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BMJ一項涉及22萬人的研究顯示,長期值夜班的人群中,男性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女性高25.7%。

夜班工作有致癌风险?世卫组织称“可能致癌”,新研究解释原因

5、肥胖風險

《科學轉化醫學》的一項研究稱,睡眠不足或違反生物鐘的睡眠方式,會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與靜止代謝率的下降有關。而夜班人群中,睡眠不足和生物鐘紊亂的占比更大。

二、夜班過後,為什麼會睡不著?

你是否也感覺很奇怪:明明上完夜班後又累又困,但偏偏一躺到床上,就發現自己怎麼也睡不著。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夜班可能違背了自身的生活節律。人類早已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強行將規律的生活方式顛倒,身體會難以適應,導致失眠。

其次,內在生物節律不符合外在自然界的節律。夜班工作者白天較少出門,失去光線刺激後,人體的褪黑素分泌會減少,導致白天睡不好,晚上夜班不清醒的局面。

夜班工作有致癌风险?世卫组织称“可能致癌”,新研究解释原因
三、不得不夜班,如何減少傷害?

為了前途,為了家庭,許多人不得不上夜班。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夜班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1、白天出門走走

夜班過後,白天的時間還很長,不一定非要賴在床上。研究發現,標題出門走走,眼睛能通過特殊的類淋巴系統來清除澱粉樣蛋白,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加速清除效率。

夜班工作有致癌风险?世卫组织称“可能致癌”,新研究解释原因
2、控制光照,下班路上佩戴太陽鏡

夜晚的人造光線,可以像陽光一樣,影響你的晝夜節律,從而幫你更好的規劃夜班的睡眠週期,入夜上班後,身體會在明亮的光線下,處於“警戒狀態”,下班後,可以通過抑制光源,讓身體放鬆,促進睡眠,具體可以做如下幾點:

▪上夜班過程中,不要抑制光源,使用常規的頂燈,或者明亮的檯燈

▪下班之後,路上可以佩戴墨鏡,讓身體準備好迎接“夜晚模式”

▪使用遮光窗簾,睡眠面罩等,擋住臥室的光線

▪睡前不要看電視,把手機關掉

3、補充維生素D,適當增加點omega-3攝入量

夜班工作,很大程度上,阻止了維生素D生產,所需要的日間暴露,所以要適時檢測下自己的維生素D,並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嘗試日光照射,或者服用一些相關補劑,如果你白天有時間,儘量增加白天日光的照射。另外,可以嘗試每週多吃點魚,或者服用點魚油補劑,增強omega-3攝入量

口腔不乾淨心臟不舒服.口腔不健康可能會引發這些疾病

牙齒疾病會影響心臟健康

很多人的第一反映就是

牙齒不好跟心臟有什麼聯繫?

大家通常都忽視了牙齒的重要性

認為它的整齊、潔白,只與美麗的外表有關

大量科學研究已經證實

口腔疾病與心臟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最主要的是發生在牙齒的齲病、牙周病

而這些牙齒疾病有可能誘發心臟病

臨床調查發現,牙周病患者比常人患心臟病的概率高1.5倍。在病變的牙周組織中,存在大量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和梭形螺旋體,這兩種微生物可產生毒素,並隨牙周血管進入血液,在血管中形成小血栓,如果心臟的冠狀動脈有硬化和狹窄的症狀,小血栓就會填塞血管,從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對微生物研究的不斷深入,疾病與微生物的變化緊密相連,而口腔作為消化道的第一道關口,寄居著數百種細菌,比如幽門螺桿菌,具核梭桿菌以及牙齦卟啉單胞菌等等。

近日,來自瑞典的研究人員發現,牙齦疾病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且牙周炎越嚴重,風險越高,這種關聯在有過心臟病發作人群中尤為明顯。該研究結果在2021年ESC年會上公佈。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在2010年至2014年間接受了牙科檢查的1587名參與者進行探索,平均年齡為62歲。其中,1985人被歸類為健康,489人有中度牙周炎,113人有重度牙周炎。主要終點為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或嚴重心力衰竭的綜合指標。

結果顯示,在平均隨訪6.2年中,共發生205 次主要終點事件。在整個研究佇列中,隨著牙齦疾病的嚴重程度的增加,主要終點事件也隨之上升。與牙齦健康者相比,基線時有牙周炎者與發生主要終點的幾率要高49%。

研究者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定期檢查和正確的牙齒衛生教育可能有助於預防首次和後續的心臟事件的發生。先前研究表明,與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同齡、同性別的健康人相比,牙周炎在首次心臟病發作患者中明顯更常見。

若不注意口腔保養,可能會引發這些疾病:

1、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但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口腔不潔是罹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人的口腔中藏匿著上百種細菌和病毒,其中有十幾種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不勤於刷牙,就有可能出現齲齒、牙周炎和牙齦出血等。

在這種情況下,常常會有一定數量的細菌或病毒反復進入血液,而這些病原微生物進入血液,就有可能依附在冠狀動脈壁上,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害,加重或引起粥樣斑塊不穩定,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硬化痙攣、狹窄,甚至引起阻塞而誘發心肌梗塞。

2、高血壓、高膽固醇

很多人知道,膽固醇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數,它會增加血管阻塞的機會。其中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特別容易會增加血管阻塞。臨床中,高血壓、高膽固醇似乎也與牙周病有相當的關聯性,尤其牙周病患者有較高的機率出現低密度膽固醇情形。

因此可以發現,牙周病的病人發生心臟血管阻塞的比率會較一般人高。所以有心臟病的人也要多關心自己的牙齒健康。

3、腦血管疾病

和牙周炎誘發心肌梗塞和冠心病一樣,牙周炎也可誘發缺血性腦中風。牙周炎成為腦中風、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險因素。研究證明牙周炎作為腦卒中的危險因數大於吸煙,而且獨立於其他已知的危險因數。

4、糖尿病

大量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與牙周病發病存在共同危險因素,牙周炎和糖尿病有雙向關係,且互為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併發不同程度的口腔病變。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發病率高,病變損害嚴重且進展更迅速。同時,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顯差于無牙周疾病的患者。

癌症患者赴美就醫,是一筆天價帳單,你準備好了嗎?

癌症患者和患者家屬經常有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可以去國外看病?國外是不是還有什麼特效藥?我們家不差錢,就想到國外找最好的醫生看!坦白說,儘管無論平臺自行安排,還是委託給專做某個國家就醫服務的友商,都有不菲的仲介收入,但是對於大多數的患者,我們的建議是“No”,土豪自便,原因很簡單:真沒必要。

一、腫瘤患者希望去發達國家就醫,主要基於三個原因。

1、希望獲得顯著高於國內醫療水準的治療;

2、用上國內還沒有上市的特效療法或特效藥物;

3、獲得就醫過程中的尊重,感受人文關懷。需要付出的代價,除了旅途的勞頓以外,則是十倍到數十倍於國內的治療費用。那麼,在昂貴的成本之下,究竟能否獲得患者和家屬想要的醫療服務呢?

国内治不好的癌,去美国能治好吗?中国癌症治愈率是有原因的
二、赴美就醫,是一筆天價帳單,你準備好了嗎?

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去美國治療,在他們看來,美國高昂的醫療費用存在它們的價值:

1、先進的技術

全球48.7%在研新藥在美國進行;全球40%的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發生在美國;美國在醫療方面的投入占全國GDP的17%;美國還誕生了多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可觀的癌症治癒率

歸功於美國對於醫療事業的投入,平均每10個癌症患者,就有近7個能夠活過5年,達到各國癌症患者夢寐以求的“臨床治癒”。據美國癌症協會最新資料,從1991年到2018年,癌症的死亡率持續下降了31%,實現了27年連降。

国内治不好的癌,去美国能治好吗?中国癌症治愈率是有原因的
三、給有意赴海外就醫的患者和家屬提幾個建議:

去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就醫代價昂貴,想想有沒有替代方案。如果真的很想聽聽美國頂級醫院的醫生的意見,可以通過書面和視頻的形式,邀請MD Anderson,MSK Cancer Center,Mayo Clinic這樣的頂級醫院的專家給予第二診療意見。這樣即獲得了全球頂級專家的意見,又避免了奔波和額外醫療成本。

不要迷信,外國的月亮不一定都圓。以美國為例,雖然整體醫療水準全世界最高,但是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病治療水準都好。有些疾病西方人很少罹患,比如惡性腫瘤中的胃癌,這個病美國治療的水準就一般般,而美國日本以外的發達國家,醫院知名度相對較低,語言障礙更大,選擇時更要謹慎。

理性判斷,不要輕信成功案例。有一些未成熟的療法,在一些國家的法律下可以使用,這個要非常謹慎。患者和家屬渴望出現奇跡,而國內醫生往往說得都很保守,聽到一個個成功案例,如同看到一線生機,很容易心動。可是,即便案例完全都是真實的,怎麼能證明是這個療法帶來的效果?即使是這個療法帶來的,這些只是最成功的分子,那麼分母呢?只要沒有大樣本的對照臨床研究,未能在美國、日本、歐盟獲批,暫且都不能相信。

結語:美國醫療價格貴,不管什麼治療,只要有錢肯定管夠。沒錢就等死,幾百萬美金起步,上億美金上限的美國癌症醫療,在沒有醫保的情況下,普通人想去治病,是活在夢裡。

為什麽夫妻癌”逐年增多,怎麼預防夫妻癌?

夫唱婦隨”、“夫妻相”是我們日常生活再熟悉不過的形容詞,很多人喜歡用這些詞來表達伉儷情深、感情深厚。

但是,並非所有帶夫妻二字的詞語都如此美好,比如——夫妻癌!

警惕!“夫妻癌”逐年增多

根據2015年世衛組織研究表明,每100對死亡夫妻中,就有5對是“夫妻癌”。

為什麼家庭夫妻患同一種癌的情況越來越多?難道癌症也會傳染?

難道醫療界判斷有誤,癌症是傳染病?

事實上,所謂傳染病是指由各種病原體引發的人與人、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之間相互傳播的疾病,但顯然癌症並沒有傳染病的特性。

有一种癌症叫做“夫妻癌”,夫妻一人出现,另一半需要尽快筛查

“夫妻癌”是怎麼回事?

關於“夫妻癌”是怎麼一回事?《美國2018癌症資料包告》曾給出了具體的定論,也就是指某些家族當中,一人被查出癌症後,其它家庭成員(不一定得是夫妻,父子、兄弟姐妹等也算)也同時或者陸續被查出癌症,癌症部位、性質可一致也可不一致。

它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自身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引起,而是具備遺傳易感性。也就是說,個人雖然不同,但是長期處於相同的容易引發癌症的環境裡,那麼兩個人發生同種癌症的風險便會明顯上升。

這裡注意,相同的容易引發癌症的環境包括生活環境(飲用被污染的水、吸菸或被動吸菸)、飲食習慣(同樣食用被黃麴黴菌污染的食物,同樣有攝入高脂肪、高鹽、低纖維素類食物的飲食習慣)、情緒因素(如夫妻心情不好,丈夫情緒也會跟著受影響)等因素。

有一种癌症叫做“夫妻癌”,夫妻一人出现,另一半需要尽快筛查

夫妻二人作為密切的共同體,所以有更多機會長時間暴露於同一致癌因素下,從而也就容易出現“夫妻癌”。

不過,大家也別過度擔心,夫妻癌並不代表只要有一方患癌,另一方肯定也逃不掉,只不過是幾率可能高一點。所以要提高防患意識,尤其是一些癌症,很容易發展成“夫妻癌”。

這4種癌症,容易發展成“夫妻癌”

胃腸癌

胃腸癌,和“吃”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而夫妻因為生活在一起,所以飲食習慣也會比較相似,如果飲食上不加以注意,出現夫妻癌的幾率也會高一些。

比如擁有長期暴飲暴食、過度節食、三餐不規律等飲食習慣,可影響胃的正常運轉,使其功能下降,為胃癌的發生埋下隱患。

又或者有“共餐制飲食文化”,一旦一方感染幽門螺桿菌,沒有及時分餐處理,也會使另一方感染,而這是導致胃癌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還有就是長期食用一些醃制類的食物,當中含的大量硝酸鹽可直接損害消化道的黏膜,如食管黏膜,胃黏膜,加上還可能與食物當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從而誘發消化道黏膜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形成癌症。

長期攝入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飲食,也可提升腸癌的發病率,而夫妻容易擁有相同的飲食習慣。

有一种癌症叫做“夫妻癌”,夫妻一人出现,另一半需要尽快筛查

肺癌

肺癌的發生於多種因素有關,比如吸菸,以丈夫抽菸、妻子不抽菸為例,丈夫發生肺癌的幾率本身就會比較大,但妻子此時不抽菸也不代表不會得肺癌。

因為同處於吸菸的環境下,二手菸、三手菸的存在,也同樣大大提升了妻子患有肺癌的幾率。

此外,就是油菸環境,家裡做飯時產生的油菸,加上通風不良,一個家庭成員都可能吸入,而菸霧中的有害物質可刺激損傷呼吸系統細胞組織,從而提升肺癌的發病率。

肝癌

肝癌也是比較高發的一類“夫妻癌”,與多種因素有關,如一同食用黴變的食物,像花生、大米、瓜子等食物放久了,很容易產生強致癌物黃麴黴素,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又或者病毒感染,像乙肝有一定的幾率癌變成肝癌,而乙肝是傳染病,病毒可通過性方式傳播,如果一方感染,另一方感染的幾率也會比較大。

陰莖癌-宮頸癌

夫妻癌出現的癌症,病灶位置、性質,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而在生殖器官癌症當中,比較多見的是便是男性發生陰莖癌,女性發生宮頸癌。

究其原因,考慮和男性包皮過長等因素有關,易積存包皮垢,進而滋生大量細菌,長久刺激產生慢性炎症,提升HPV病毒感染幾率,進而誘發陰莖癌。

之後可通過性接觸的傳播方式,將HPV病毒傳染給女性,致使女性發生宮頸癌的幾率升高。

所以,夫妻之間一定要注意預防夫妻癌,尤其是上述這4類癌症,夫妻同時出現的幾率會比較高。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遠離夫妻癌呢?

有一种癌症叫做“夫妻癌”,夫妻一人出现,另一半需要尽快筛查

遠離“夫妻癌”,這4件事再難也不要偷懶

1、飲食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夫妻因為生活在一起,飲食習慣高度相似,所以為了預防夫妻癌,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儘量做到飲食均衡,多吃蔬菜少吃肉,少吃醃制、黴變、燒烤等可能致癌的食物

2、遠離菸草,包括二手菸、三手菸,保持無菸環境,這是防癌關鍵,因為菸與肺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都要密切關係。此外,油菸也要注意,及時開抽油菸機、做完飯後及時開窗透氣,保持空氣流通

3、病毒也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主要誘因之一,比如HPV病毒,它主要通過性傳播,所以夫妻之間在性生活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做好衛生工作,避免不潔性行為

4、如果丈夫或妻子一方被查出癌症,另一方以及其它家庭成員也要當心,及時去醫院篩查。比如胃癌,要注意去醫院篩查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並定期進行胃鏡篩查胃癌。

有一种癌症叫做“夫妻癌”,夫妻一人出现,另一半需要尽快筛查
中醫看夫妻癌

中醫認為,人體疾病的發生是先天與後天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且後天可以影響先天,也就是說,人體健康主要由後天因素決定。而在這一點上,西醫與中醫達到了空前一致,腫瘤專家們普遍認同,遺傳基因只是個基礎,80%以上的癌症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因此,相較於難以改變的遺傳基因,促使癌症形成的外因更值得大家關注。

“人分為九種體質,從健康的角度出發,不同體質的人應有針對性的生活方式,否則就會有損疾病。同一家庭的人,多是採用一種生活方式,該生活方式若與家庭成員的體質都不對路的話,往往會帶來相同的健康問題。就癌症而言,不對路的健康方式會使脾胃功能不足,接著氣血瘀滯,日久便形成腫塊。”

所以,面對發病率逐年上升的癌症,其實我們能做的有很多。把生活變得規律,戒煙限酒,健康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愉悅……最後,用明代傑出醫學家張景嶽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先天之強者不可恃,恃則並失其強矣;先天之弱者當知慎,慎則人能勝天矣”。

女人月經期能艾灸嗎?艾灸時要注意什麽?

艾灸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艾灸是一種很好的中醫療法,對於身體調理非常有好處,具有非常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對於身體虛弱的人群來說,進行艾灸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艾灸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而有很多人用艾灸是治療痛經的和一些女性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避免不了會遇到月經期。那麼月經期間到底可以艾灸嗎?

女性月經期能艾灸嗎?

這個話題我們經常都會遇到,從中醫理論上來說:月經期是女人身體最虧虛的時候,這時你施灸的話,讓艾灸補補身體,正當時。因為女性一生會經歷400多次月經,每次2-8天不等。月經期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是之前的三四倍,此時艾灸可以幫女性排出體內毒素,修復身體!女人之所以比男人長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子宮,有例假,多了一個排毒通道。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從理論上月經期艾灸是不會給身體帶來危害的。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艾灸時一定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艾灸時一定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對於艾灸的體位一方面要注意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還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女性朋友們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證艾灸的效果。

3、艾灸時一定要防止感染:大家一定要要注意,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可以把瘡搞破,若已經破潰感染,女性朋友們這時就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4、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喝酒會導致痛經嗎?醫:不會痛經,但女性在經期不應該喝酒!

很多女性都聽說過在月經期間喝酒會引起痛經,但是在朋友聚會,公司聚餐有應酬方面就一定要喝酒的,以免引起別人的不滿。很多女性在月經期間都不知道怎麼辦好呢,到底該不該喝酒,想要在月經喝酒的女性應該瞭解一下,以免到時候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那麼經期喝酒會痛經嗎?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喝酒會導致痛經嗎

通常而言,喝酒是不會引起痛經的,但是大家要注意,若女性朋友們在月經期間喝太多的酒,則就有可能會對身體帶來強烈的刺激,因此就非常容易會導致子宮異常收縮,進而會導致痛經或者腰酸腹墜的情況。

痛經是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者。據相關研究表明,大多數原發性痛經的發生與女性月經期間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直接關係。月經期由於溶酶體酶溶解子宮內膜細胞,從而大量釋放前列腺素,導致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進而會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出現血管痙攣的情況,引起子宮缺血,乏氧狀態而出現痛經。

女性在經期不應該喝酒

專家指出,月經來臨前及期間,女性受荷爾蒙分泌影響,體內分解酶的活動能力低下,酒精代謝能力下降,結果使得酒精不易迅速從血液中排泄出去,而是變成了對身體有害的“酸性物質”。為清除這些酸性物質,肝臟就要不斷地製造出酶。其結果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使引發肝臟機能障礙的可能性也加大。女性在經期期間不應該喝酒。近日有報導稱,同樣是喝酒,女性經期飲酒引發肝損害或酒精中毒的幾率將比男性多一半。所以這個問題是相當的嚴重,一定要謹記。月經來臨前及期間,女性受荷爾蒙分泌影響,體內分解酶的活動能力低下,酒精代謝能力下降,結果使得酒精不易迅速從血液中排泄出去,而是變成了對身體有害的“酸性物質”。為清除這些酸性物質,肝臟就要不斷地製造出酶。其結果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使引發肝臟機能障礙的可能性也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