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臺北的晨光剛透過窗簾縫隙溜進臥室,小林伸手摸向床頭的衛生巾,指尖觸到的不是熟悉的鮮紅色,而是帶著暗沉光澤的黑褐色。她猛地坐起身,掀開被子查看——衛生巾中央的痕跡像泡過濃茶的棉絮,帶著淡淡的鐵銹味,和以往鮮紅的經血截然不同。
“怎麼會是褐色的?”小林皺著眉,心裡瞬間揪緊。她今年28歲,在一家廣告公司做策劃,經期一直很規律,可這次月經推遲了五天不說,顏色還變得這麼奇怪。她忍不住打開手機搜索,螢幕上跳出的“婦科疾病”“內分泌失調”等字眼,讓她越看越心慌,連早餐都沒胃口吃。
其實,像小林這樣遇到經期褐色血的女性不在少數,但並非所有褐色經血都意味著疾病。我們不妨先弄明白:經血為什麼會變成褐色?正常情況下,經血是鮮紅色的,這是因為血液中含有大量新鮮紅細胞。但當經血在子宮或陰道內停留時間較長時,紅細胞會逐漸氧化,血紅蛋白分解,顏色就會從鮮紅變成暗紅,再慢慢加深為黑褐色,就像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放久了會變色一樣。
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經血氧化
月經血並非純粹的血液,它是由血液、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及陰道分泌物混合而成的液體。在月經初期或末期,經血量通常較少,流出速度慢,血液在宮腔或陰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與空氣接觸後發生氧化,顏色就會從鮮紅變為暗紅、黑褐色。這種情況一般無需擔心,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二)陳舊性出血
有時,上一次月經未排淨的少量血液,在下次月經前排出,也會呈現黑褐色。此外,部分女性在排卵期(月經週期中間)可能出現少量黑褐色分泌物,這與激素波動導致的子宮內膜輕微脫落有關,通常持續1 – 3天,也屬於正常情況。
疾病信號
(一)內分泌失調
1. 激素水準波動:壓力大、熬夜、過度節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導致雌激素水準下降,子宮內膜脫落速度變慢,經血滯留時間延長,顏色變深。例如,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患者體內雄激素升高、排卵障礙,子宮內膜長期受雌激素刺激但無孕激素對抗,導致內膜增生不均,月經週期紊亂,表現為月經延遲、量少、色褐甚至閉經。此外,甲狀腺功能減退也會影響全身代謝水準,幹擾下丘腦 – 垂體 – 卵巢軸的功能調節,使患者出現月經稀發、經量減少、顏色加深等症狀。
2. 黃體功能不足:孕激素分泌不足時,可能出現經前少量黑褐色分泌物,隨後正常月經來潮。
(二)婦科炎症
1. 子宮內膜炎:當女性不注意個人衛生時,細菌可能通過宮頸口進入子宮內,引發子宮內膜炎。炎症刺激會導致子宮內膜充血、水腫,嚴重時會出現陰道異常出血。患者一般會出現腹痛、分泌物異常、月經顏色異常等情況,經血可能夾雜炎性分泌物,顏色發暗並可能伴隨下腹墜痛、發熱或分泌物異味。
2. 盆腔炎:盆腔感染可能導致經血顏色改變,並伴有其他症狀,如腹痛、發熱等。盆腔組織充血水腫和炎性分泌物滲出可能影響月經排出,導致月經呈現黑褐色。
(三)宮腔結構異常
1. 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息肉會改變宮腔形態,阻礙經血順暢排出,導致血液氧化後呈黑褐色,可能伴隨經期延長或月經量增多。
2. 子宮肌瘤:子宮內的良性腫瘤可能影響經血的排出,導致經血顏色變暗。
3. 宮腔粘連:多次進行人工流產或者刮宮手術,可能導致宮腔或者宮頸粘連,從而引起月經異常。宮腔粘連會阻礙經血順暢排出,使其在生殖道內停留過久並發生氧化,從而導致月經呈黑褐色。
(四)其他疾病
1.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以外的部位,可能導致經血顏色異常,病灶出血混合陳舊血液,可能出現黑褐色血及嚴重痛經。
2. 子宮內膜癌:患有子宮內膜癌的女性,隨著癌細胞侵襲正常的內膜組織,會導致月經血黑褐色,還可能會出現陰道不規律出血、腹痛等不適。
遇到褐色經血,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
小林在焦慮了一天后,還是決定去醫院做檢查。婦科醫生聽完她的描述,先讓她做了B超和激素六項檢測,結果顯示只是因為近期作息紊亂導致的內分泌輕微失調,並沒有器質性疾病。醫生給她的建議,其實也適用於大多數遇到類似情況的女性:
1. 先觀察,別慌神:如果只是經期初期或末期出現少量褐色經血,沒有其他不適,可先記錄經期時間、經量和顏色變化,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熬夜和生冷食物,通常下一個週期就會恢復正常。
2. 及時就醫,查清楚原因:若褐色經血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腹痛、異味、經量異常、月經推遲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婦科就診,通過B超、激素檢測、白帶常規等檢查,明確是否存在疾病,避免延誤治療。
3. 調整生活習慣,給身體“減負”:保持規律的作息,儘量在晚上11點前睡覺;飲食上多吃溫熱、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紅棗、瘦肉、菠菜,避免過多食用冰飲、辛辣刺激食物;經期注意保暖,少穿露腰、露臍的衣服,避免劇烈運動,可適當用熱水袋熱敷小腹,促進經血排出。
從醫院出來後,小林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她刪掉了手機裡那些嚇唬人的“養生文章”,決定從今天開始,每天早睡半小時,下班後繞路走回家,讓身體慢慢恢復規律。一周後,她的經期結束,褐色經血也隨之消失,看著鏡子裡氣色漸漸好轉的自己,她才明白:身體就像一個敏感的“信號燈”,偶爾的“異常”不是在嚇唬我們,而是在提醒我們——該好好照顧自己了。
其實,經期顏色的變化,就像身體寫給我們的“信”,有的信只是“溫馨提示”,有的信則是“緊急通知”。讀懂這封信,不恐慌、不忽視,及時回應身體的需求,才能讓我們的“特殊時期”更安心、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