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該怎麼辦,卵巢早衰是怎麼造成的?

長久以來,女性始終在與衰老抗爭,對於如何保養自己的容貌以及身體都有著獨特的見解。人都害怕衰老,卵巢也是一樣的,對於女性來說卵巢是很重要的,需要精心保養才行,如果讓卵巢提前衰老後女性也會出現衰老的情況,更會對生育力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是很多女性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因此如何有效的預防卵巢早衰需要引起人們的注意,下面一起看看如何預防卵巢早衰

脫髮、氣色差,不要懷疑,有可能是卵巢早衰了
卵巢早衰具體有哪些症狀?

外表:30歲後,皮膚衰老、乾燥無光澤,臉部有褐色斑塊或斑點,乳房鬆弛下垂,身材臃腫等。

體質:氣血虛虧、新陳代謝紊亂、免疫力低下等。

生理:盜汗、便秘、脫髮、陰道乾燥、性交痛、性欲下降、提前閉經。

月經:月經量少、月經失調、月經稀發、月經週期延後、經期逐漸縮短、而最終繼之閉經。

為什麼會卵巢早衰?

一、免疫因素

多數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炎等可合併卵巢早衰。

二、醫源性卵巢早衰

40歲以前切除雙側或一側卵巢可造成卵巢等組織功能減退導致卵巢早衰。所以,應儘量避免侵襲性的手術操作,如反復多次的人工流產等;

三、特發性卵巢早衰

是一種無明確致病因素的繼發性閉經,是卵巢早衰的最重要類型。多在生育年齡發病,臨床上出現漸進性或進行性月經稀少,然後閉經並伴有潮熱、煩躁等更年期症狀,內外生殖器官呈萎縮狀態。一些年輕女孩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很長時間,都不到醫院治療,直到不孕時才發現。出現卵巢功能早衰若不及時治療,任其閉經,會使患者出現骨質疏鬆、心血管病變及脂質代謝紊亂等症狀。

四、感染

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可引起卵巢炎症或免疫性卵巢損害導致卵巢早衰。

五、不孕不育率提升

一些女性被迫用促排卵的方法提升懷孕的幾率,但這個做法如果過度的話,對卵巢的殺傷力是很大的。

六、減肥不當

減肥本來不是什麼壞事,保持正常體重對健康有好處,但是減肥需要講究方法,如果一味地採取藥物減肥、過度節食減肥的方法,那就不可取,因為這樣做容易導致體內缺乏身體所必需的蛋白質,造成營養不良,最終也可引起卵巢早衰。

宮頸癌如何預防,儘早注射HPV疫苗將大大減少宮頸癌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怕得一些疾病,尤其是女性朋友的病症類型尤其多.宮頸癌相信大家對於這個詞並不陌生,說癌症的話,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很嚴重,事實多數是如此。今天給大家講講宮頸癌是什麼以及宮頸癌如何預防。

宮頸癌是全球婦女第四大常見癌症,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婦女癌症相關死亡率的最大來源。資料顯示,2018年約有57萬例宮頸癌新發病例與31萬死亡病例。全球不同地區的發病率仍有明顯差異,從2008-12年期間,每10萬名婦女的發病率從2到85例不等。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原因。針對宮頸癌中最常見的高危HPV類型的有效預防疫苗問世已超過10年,目前已顯示出高度的安全性和對持續的HPV感染、癌前病變和侵襲性宮頸癌的療效。因此HPV疫苗接種方案已被證明在全世界廣泛範圍中具有成本效益。

然而,不同區域將HPV疫苗接種納入其國家擴大免疫計畫的一部分時面臨著多種障礙。這些障礙包括疫苗供應短缺、預算限制、疫苗中斷、以及醫療服務不能持續連接等,如 COVID-19 大流行期間發生的情況。

因此,截止到2019年,只有96個國家(大多是高收入國家)引進了該疫苗。此外,在許多國家,HPV疫苗在適齡女孩中的覆蓋率還遠遠達不到世衛組織(WHO)建議標準——90%的女孩在15歲前完成HPV疫苗接種。

WHO為此發起了一項旨在消除宮頸癌這一公共衛生問題的倡議。最近,WHO下屬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在《柳葉刀》子刊Lancet Public Hep>

結合2018年GLOBOCAN的特定年齡發病率和聯合國人口預測的特定年齡組死亡率估算了2005年至2014年出生的女孩在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宮頸癌病例的預期數量。而可預防的癌症數則根據可歸因於疫苗接種的HPV流行率降低和每種HPV類型對宮頸癌發病率的相對貢獻來估計。

結果顯示,在全球範圍內,如果不進行疫苗接種,預計到2094年,目前6-15歲(即2005-2014年出生)的女性宮頸癌負擔將達到1160萬例。其中,約75%的負擔將集中在主要位於非洲和亞洲的25個國家,這些國家未來的病例數預計將成倍增加。

此外,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將影響未來宮頸癌的年齡分佈。2018年,全球72.7%的病例發生在60歲之前,各大洲的病例年齡分佈相似。相比之下,在2005年至2014年出生的女性中,在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預計未來53.6%的宮頸癌(620萬例)將在60歲之前發生。

HPV疫苗不良反應

接種HPV疫苗後發生輕度、一過性局部反應如紅腫和疼痛。

注意事項:不宜用於對其他疫苗有嚴重過敏史的人或孕期女性,急性病患者應推遲接種。儘管HPV疫苗本身並無增加接種後暈厥的風險,但疫苗上市後調查報告顯示,青春期女性在接種該疫苗後發生暈厥的幾率相對較高,因此推薦在注射疫苗後觀察15分鐘。

白帶偏黃一直斷斷續續的嚴重嗎,黃色的白帶是怎麼了?

女性朋友們平時必須要注意白帶的情況,因為在患了婦科病的時候,白帶就會出現異常,比如顏色改變、帶有異味等,還可能會呈豆腐渣樣,一旦有上述症狀,就必須要予以重視。那麼,白帶偏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要知道引起白帶泛黃髮生的原因有很多,對於不同的原因,在治療方面也是有所不同的,有可能是因為滴蟲性陰道炎造成的,會有外陰瘙癢,性交痛,白帶稀薄膿性,泡沫狀,黃綠色,並且有臭味,如果有尿道感染合併發生的話,還會有尿痛,尿頻等症狀表現。

對於這類的患者來講,由於有可能會同時存在尿道旁腺,尿道,前庭大腺滴蟲感染的情況,所以說在治療的時候,是需要進行全身用藥治療的,主要用到的藥物是甲硝唑或者是替硝唑,性伴侶也是需要同時進行治療的。

也有可能是因為加德納菌性陰道炎而引起的,又被稱為了嗜血桿菌性陰道炎,是由加德納桿菌造成的陰道粘膜的一種炎症,可以通過性交的方式進行傳染,所以說被列為了屬於性傳播的一種疾病,加德納桿菌導致的感染,一般情況下症狀比較輕微,一般多見性活躍的女性,在急性期間的時候,會有白帶量增多,臭味或者是魚腥味,稀薄狀,有的時候呈現出乳黃色或者是類綠色。

這類的患者在治療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四環素族或者是磺胺類的藥物,進行陰道深部的置入。氨苄青黴素或者是甲硝進行口服用藥。

所以,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白帶發黃,都不是一件好事情,應道到醫院就診,並做相關的婦科檢查。

另外,白帶的顏色、狀態,還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月經週期,排卵的白帶稀薄透明,黃體期的白帶會變粘稠,混有大量細胞脫落。

受到生活習慣的影響,喝水少,白帶會泛黃;食用太多辣椒、海鮮等,白帶也會泛黃。以及不同年齡階段,生理階段等,白帶也會處於不同狀態。

在無法自行瞭解的情況下,最好能夠就醫,請醫生診治。

全球第二例愛滋病感染者,竟然自愈了,並且誕下孩子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即愛滋病(AIDS)病毒,該病毒通過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指揮中樞——CD4 T細胞,使人體免疫系統癱瘓,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以控制疾病進展。然而,大約0.5%的HIV感染者無需接受ART治療就能很好抑制病毒在體內複製,這些人被稱為“精英控制者”。

英國《每日郵報》3月11日報導,阿根廷一位元30多歲的女性在感染愛滋病毒8年後自然自愈,體內的愛滋病毒不但消失,其剛出生的孩子也沒有被感染。據瞭解,這是全世界第二例自然自愈的愛滋病患者

“艾滋天敵”被發現!科學家:有一類人不用吃藥,愛滋病也能痊癒
2020年8月,美國三藩市67歲的洛倫•威倫伯格成為全世界第一例自然自愈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此之前,她參與愛滋病“精英控制者”的研究已經超過15年。

“艾滋天敵”被發現!科學家:有一類人不用吃藥,愛滋病也能痊癒

所謂“精英控制者”,也就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在不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情況下控制病毒。

一、這一國家有4%的感染者“自愈”

愛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一旦感染者開始發病,免疫系統就會徹底崩潰,最終可能會死於癌症、肺炎等各種疾病。神奇的是,有些人雖然感染了愛滋病病毒,但身體卻會自行抑制病毒的複製,從而將病毒數量控制在不發病範圍內。

這種不需要治療就能自愈的群體被稱為“精英控制者”。

自從發現精英控制者,他們就成為科學界重要的研究物件,科學家希望通過這一群體發現愛滋病治癒的秘密。

“艾滋天敵”被發現!科學家:有一類人不用吃藥,愛滋病也能痊癒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認為精英控制者的比例很低,尤其在高發區域的非洲,預估比例低於1%。但在3月份,美國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精英控制者在剛果金的比例在2.7%-4.3%,遠高於此前的預期。

剛果金的愛滋病感染率也高達11%,科學家推測,這個國家的精英控制者比例之所以很高,是因為該國缺少藥物治療,愛滋病感染死亡居高不下,在自然選擇的情況下,精英控制者的比例跟著提高了

二、“精英控制者”為何能戰勝HIV病毒?

不過對科學家而言,他們更想知道的是,精英控制者是如何戰勝愛滋病毒的?

2020年,《自然》雜誌發表的相關研究顯示,精英控制者的細胞中,進入基因組的愛滋病毒處於深度休眠狀態

研究人員分析了64名精英控制者和41名接受ART治療的感染者後發現,在這類群體的病毒基因插入位置有顯著差異

“艾滋天敵”被發現!科學家:有一類人不用吃藥,愛滋病也能痊癒
精英控制者體內的細胞中,完整的前病毒序列被整合到人類DNA的非蛋白編碼區域或19號染色體上的KRAB-ZNF基因中。這些區域通常由緊密包裝的異染色質組成,不利於愛滋病毒的整合,病毒的轉錄隨即受到抑制,進而會處於深度休眠狀態

三、目前,HIV仍無法治癒

雖然精英控制者群體的存在能夠為愛滋病治療提供新的見解和研究方向,但他們畢竟屬於極少數群體,大多數人一旦感染愛滋病毒,接受常規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而且治療時機越早越好

HIV感染者一旦進入發病期,死亡率會大大增加。越早進行抗病毒治療,越能有效控制病毒在體內的複製,同時還能保護和修復患者的免疫系統,進一步降低愛滋病毒的發病和病死率。如果HIV感染者能夠儘早進行有效治療,並且堅持下去,完全有可能活到正常的預期壽命。

“艾滋天敵”被發現!科學家:有一類人不用吃藥,愛滋病也能痊癒

確診感染HIV後,患者應該到指定的醫院申請接受抗病毒治療,基礎治療是免費的。在我國,常用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案是替諾福韋+拉米夫定+依非韋倫。

在治療期間,患者應該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定期接受隨訪,同時隨時報告藥物的不良反應。只有堅持每天服藥,才能有效抑制病毒。

我們該如何杜絕愛滋病呢?

目前來看,全球針對愛滋病最主要且有效的干預方式仍舊是預防為主,而在愛滋病的傳染途徑中,占比最高的始終是性傳播。因此,保護好自己和對方,注重性安全是必須的。

而HIV陽性的人,要儘早發現,及早治療,當病毒被抑制之後,它作為傳染源的風險就大大降低。

綜上所述,目前尚不能定論愛滋病是否已經被治癒,但科學家們一步步深入的探索,將帶領我們逐步揭開謎底。

細菌感染怎麼回事,細菌感染會反覆发烧

細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以寒戰、高熱、皮疹、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特徵,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遷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傷口或體內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煩躁、四肢厥冷及紫紺、脈細速、呼吸增快、血壓下降等。尤其是老人、兒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療不及時及有併發症者,可發展為敗血症或者膿毒血症。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遇到皮膚黏膜受損時,比如拔牙、不小心被魚刺紮傷等等,都一定要及時消毒、預防感染,不要掉以輕心。 我們應該在平時多鍛煉增強體質,在遇到皮膚黏膜受到損害的情況時,一定要注意防護,

1、經常發燒的人,就要密切注意自己體溫變化。引發發燒的細菌很多,最好自己預備體溫表及時測量自己的體溫,在自己體溫超過38.5之上的時候就要及時用藥。

2、經常發燒可能身體出現了大問題,在癌症等病症出現的時候,也伴隨著發燒現象,總出現發燒的時候,就要進行全面醫學檢查了,確定是什麼原因引發的疾病,讓自己早治療早預防,否則就可能出現不測事件。

3、經常發燒的人最好不要總是採用西醫西藥治療,最好在醫院檢查確診之後,看下是什麼病菌、病毒引發的發燒,進而對症下藥,那麼就可以讓自己身體儘快恢復健康。

4、生活中還多就是很正常的發燒,可採用溫水降溫的方式,用溫水擦拭全身,在額頭放涼毛巾也可以,而不管是敷額頭還是擦拭身體,水溫要控制在37度左右。而低燒的話採用退燒貼也不錯。但最好不用酒精降溫,否則可能引發肌膚過敏,尤其是孩子更要注意。

經常使用假睫毛,小心導致蟎蟲毛囊感染

許多明星的五官細節被放大,不時引得觀眾驚呼!哇,這睫毛太長了吧!試問,誰不想要,這樣忽閃忽閃的長睫毛?再看看自己短而禿的睫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為此許多女生打起了種睫毛的主意可是殊不知,種睫毛這件事也暗藏危險.

女子眼部感染險失明,可能是種假睫毛惹的禍
眼瞼周圍的皮脂薄、屏障能力差,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等出現炎症。

蟎蟲其實無處不在,正常人瞼緣都會寄生蟎蟲,蠕形蟎是瞼緣常存寄生蟲。

蟎蟲偏愛睫毛根部的瞼板腺,因為這裡是排泄油脂的重要部位。蟎蟲在瞼板腺裡吃喝拉撒,生產出的各種垃圾毒素會堵塞瞼板腺,然後使眼睛出現幹癢、紅腫、麥粒腫等症狀,嚴重時眼部化膿還會影響到視力。

正常人瞼緣都會寄生蟎蟲,蠕形蟎是瞼緣常存寄生蟲。當其寄生數量很少、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蠕形蟎並不引起瞼緣炎,而當各種原因使蠕形蟎數量明顯增加或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時,蠕形蟎可成為致病病原體,從而引起疾病。

一般情況下,中老年人、免疫力差的腫瘤病人、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者、抽菸者、衛生條件不好的、長期使用劣質化妝品的人容易使蠕形蟎大量繁殖、增加,導致瞼緣炎。

目前種植假睫毛的店大多是街邊的美容店,在操作時,所使用的工具、膠水有沒有嚴格的消毒不得而知;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假睫毛材質較差,均為化纖產品,有些甚至是用動物毛髮製成的,上面有可能殘留病菌。因此,不宜經常種植。醫生提醒,第一方面要加強個人用眼衛生,枕巾、被套、毛巾注意消毒,定期清洗換洗;第二方面要開窗通風保持陽光照射;協力廠商面要加強運動,提高個人的抵抗力

月經異常不規律,月經推遲有哪些表現?

例假一般都來多少天呢?月經週期就是大姨媽規律性地來看望你的週期,這個週期計算方法,就是姨媽來看你的第1天開始計算到一下姨媽來的第一天的天數。姨媽週期多少天正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呢,正常的姨媽週期為28~30天,包括月經期、經後期、經間期與經前期。

近日,發表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探索了女性整個生育期的月經週期特徵與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並評估了這些關聯是否可通過生活方式進行幹預。結果顯示,月經週期不規律以及週期較長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顯著增高。這項研究是基於一項美國護士健康研究II(1993-2017),研究人員共招募了116429名年齡在25至42歲之間的美國護士,在排除了沒有完全報告月經週期特徵的婦女後,最終納入了75546名絕經前女性,並收集了其在14-17歲、18-22 歲和29-46歲三個年齡段的月經週期長度和規律性。結果顯示,在隨訪期間,共有5608名(7.4%)女性患有2型糖尿病。在調整了潛在的混雜因素後,在14-17歲、18-22歲和29-46歲的年齡範圍內,總是月經週期不規律的女性患上2型糖尿病風險與相同年齡階段月經週期非常規律的女性相比分別增加32%、41%和66%。同樣,在18至22歲和29至46歲年齡段之間,月經週期≥40天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與月經週期為26-31天的女性相比分別增加37%和50%。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在超重或肥胖、低品質飲食和缺乏運動的女性中,月經週期特徵與2型糖尿病患病似乎擁有更強的關聯性。可見,控制體重、加強鍛煉等生活方式幹預對預防2型糖尿病非常重要。然而,早在今年9月份,研究人員就對這些參與者進行月經週期特徵與過早死亡的關係。結果顯示,月經週期不規律或月經週期過長(≥40天)可增加過早死亡風險,而且月經週期不規律的女性,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有所上升,尤其是在吸菸女性中尤為顯著。該研究結果發表在BMJ雜誌上。
具體來說,月經週期不規律或經期較長的女性,其過早死亡發生率高於月經週期正常或月經週期短的女性。在所有年齡段裡,月經週期越來越不規律時,過早死亡的風險就越大尤其是對於29-46歲人群。在校正模型中,14-17歲、18-22歲和29-46歲年齡段相應過早死亡的風險比(HR)分別為 1.18、1.37和 1.39。值得注意的是,與月經週期很規律的女性相比,月經週期不規律或沒有月經的女性BMI較高,而且更有可能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多毛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和糖尿病等。其中,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月經失調的相關性最大,且這種相關性在吸菸女性中尤為顯著。多項研究已經證實,月經失調與非傳染性疾病有著極強的相關性,比如卵巢癌、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精神健康問題等,其機制可能與女性體內激素環境紊亂有關。月經週期受極度錯綜複雜的內分泌系統所控制,其中,卵泡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使子宮內膜成熟,提供適當的回饋給下丘腦和腦垂體,調節子宮頸分泌的粘液。
月經週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月經週期也有長有短。最長週期減去最短週期結果在8天以內的都屬於正常現象。長短之差小於4天的女性非常少見。而長短之差在8天至20天則有些適度的反常。長短之差在21天以上的女性則屬於嚴重反常。然而,月經週期的規律性可能會受到壓力,體重突然變化,飲食,藥物治療以及多囊卵巢綜合症等的影響。發表在《婦產科雜誌》上的文章指出,在月經週期中,激素水準的波動對於機體的調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雌孕激素、前列腺素、5-羥色胺以及內啡肽等等。受激素水準的影響,生理週期女性的情緒、心理與生理的反應會因體內激素水準的改變而改變。

那麼,為了更健康的度過月經期,應該要注意什麼呢?

1. 適當的運動隨著激素的波動,情緒也會隨之變化,運動或許能有助於緩解和調節週期內激素波動。根據月經週期的每個階段來切換鍛煉方式,而不是放棄鍛煉或者一如既往的高強度運動。在月經來潮期,休息是關鍵。可以選擇瑜伽,冥想和散步的運動方式。在濾泡期,可輕度跑步或遠足。而在排卵時可嘗試諸如高強度間歇鍛煉之類的練習。在黃體期間,隨著睾丸激素和雌激素的消耗,孕酮正在增加,可以選擇一些力量訓練。

2. 膳食營養平衡飲食在整個經期都非常重要,應限制糖,酒精和咖啡因等的攝入,以避免荷爾蒙的失衡。另外,每3-4小時進食一次可幫助控制血糖水準,避免皮質醇升高或情緒波動。具體來說,在月經來潮期,雌激素正在上升,可以飲用洋甘菊等舒緩的茶來緩解痙攣。值得注意的是,避免或限制脂肪類食物,酒精,咖啡因和鹹味食物。在濾泡期,可攝入些發酵類的食物以及根莖類蔬菜。在排卵時,多攝入些抗炎食品,比如水果蔬菜,堅果以及動物內臟。在黃體期,多吃會產生5-羥色胺的食物,例如綠葉蔬菜,藜麥和蕎麥。同時,還可攝入富含鎂的食物,例如黑巧克力,菠菜和南瓜籽。

3. 注意衛生月經來潮的2-3天經血量較多,要勤換衛生巾,尤其是夜晚,以免會陰受到過度刺激而引發外陰炎。另外,建議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採用淋浴更好,以免感染。若一直存在瘙癢,應該及時就醫。

4. 痛經不能忍對於痛經,在不是由疾病引發的情況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痛經,目前止痛藥的有效率可達到90%以上,且是非常安全的。

5. 經期不宜同房月經來潮時,盆腔充血,子宮頸口微開,如果這個時候進行性行為,彙集在外陰以及會陰(陰道口與肛門之間的部位)周圍的病菌將被帶入到陰道、子宮頸甚至帶入子宮,從而患上婦科疾病,比如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甚至盆腔炎等疾病,嚴重時會導致不孕。因此,經期為了健康切勿同房。

中醫認為體寒乃百病之源。俗話說“十病九寒”、“病從寒中來”,女性冬季衣著單薄違背了養生原則。女人的生殖系統最怕冷,冬天比較耗損陽氣,下半身著涼會直接導致女性宮寒。我經常提醒女性病人,夏天也是宮寒出現頻率最高的季節。夏天天氣酷熱,很多女性喜歡呆在室內,穿著清涼,吹著空調,不知不覺中子宮卻受著寒冷的“折磨”,導致宮寒的出現,使子宮功能大大降低,容易出現手腳冰冷、渾身無力、食欲不振甚至月經不調的症狀。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都出現了不孕不育症,夫妻到了醫院各種檢查,都是正常的都沒有發現問題,最後只能尋求中醫了,中醫調理“溫暖”子宮,補虛調養強身健體,從根本上啟動子宮和卵巢功能,讓女人保持鮮活狀態。

什麼是卵巢早衰,怎麼預防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POF)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導致的40歲之前即閉經的現象。特點是原發或繼發閉經伴隨血促性腺激素水準升高和雌激素水準降低,並伴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低雌激素症狀如:潮熱多汗、面部潮紅、性欲低下等。婦女的平均自然絕經年齡為50~52歲,絕經年齡存在著種族和地區分佈的差異,但其絕對值相差不大。Coulam等總結1858例婦女的自然閉經情況,小於40歲的POF發生率為1%,小於30歲的POF發生率為1‰。原發閉經中POF占10%~28%,繼發閉經中POF占4%~18%。徐苓等發現北京地區婦女POF發生率為1.8%。由此可見,POF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有兩個:一是產生並排出卵子,為孕育生命做準備;二是分泌多種激素,以維持女性第二性征、維持月經週期、參與機體代謝等。

卵巢越健康,女性才能年輕、充滿活力。

卵巢早衰年輕化,如何正確預防卵巢早衰?
如何預防卵巢早衰?

1、養成良好科學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不吸菸,並減少長期二手菸的危害,不酗酒,科學減肥,注意勞逸結合,少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做好避孕:減少流產對卵巢不良刺激,提倡母乳餵養,保護卵巢,定期婦科體檢,發現卵巢疾患及時手術治療,減少卵巢腫瘤扭轉導致的卵巢壞死損傷,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對卵巢的損害。如出現早衰症狀應儘早就醫調理。

3、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人在情緒輕鬆愉快時,體內的免疫活性物質分泌旺盛,抗病能力增強。相反,不良情緒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甚至癌症的發生,也易誘發卵巢功能衰退,所以女性要善於調節情緒,正確對待發生的心理衝突,有不良情緒時要學會用聊天、旅遊及鍛煉出汗宣洩。

卵巢早衰一旦出現就是不可逆的,但仍可做挽救治療。因為卵巢功能早衰的本質就是卵細胞的消耗,而卵細胞消耗了卻無法再生。一般來說,女性從出生之後所含有的卵細胞數量大約200萬~300萬,然而卵細胞每天都在消耗。

當女性到青春期月經初潮時,所含有的卵細胞數量平均有45萬。當然這都因人而異,有些人會多一點,有些人會少一點。由此可見,當女性發生卵巢功能早衰時,就是不可逆的,只能努力做好恢復治療。

如果卵巢早衰的女性想要備孕,就得先把體內激素水準調整好,這樣才有利於備孕。

女性停經前有哪些症狀? 8大症狀提示你要絕經了

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月經就會發生改變,從原來的正常到不正常,最後再到斷經,一般到五十歲左右的女性就已經不來月經了,斷經前是有一些症狀的,這一點女性們要多瞭解一下。那麼斷經前的症狀是什麼呢?女性有更年期綜合症,這方面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這也是月經停止前的一種現象,其實也代表著進入老年階段。

斷經前都有什麽症狀?

1、月經改變:大部分女性月經變化自四十歲左右開始,絕經年齡平均為49.5歲。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少數婦女出現功能性子宮出血,嚴重的還有可能會造成嚴重貧血。

2、泌尿生殖道改變:女性斷經前也會發生泌尿生殖道改變,主要表現為生殖器官開始慢慢地萎縮,粘膜也在慢慢地變薄,容易發生老年性陰道炎,憋不住尿等。

3、神經精神症狀:女性在絕經前,還會出現神經精神症狀,最典型的臨床表現就是潮紅,陣陣發熱,出汗等血管舒張症狀。而且女性的情緒會變得不穩定,激動易怒,且抑鬱多煩,除此之外,還會出現記憶力減退,工作能力下降等。

4、皮膚方面:對於快要絕經的女性來說,也會出現皮膚方面的變化,比如皮下組織及水份會有所減少,而且還會變幹變薄,失去光澤,再就是,皺紋也會慢慢地增多,甚至會出現瘙癢,毛髮開始變白脫落.腹部和臀部脂肪增多,容易發胖。

5、心血管系統變化:女性在絕經前,還會出現心血管系統變化,主要表現為血壓易波動,且常出現高血壓,心前區悶痛不適,心悸,氣短,動脈硬化發生率增加,需要大家引起重視的是,在此時冠心病發病率也上升。斷經前症狀是什麼樣的?綜上所述,女性絕經前的症狀是比較複雜的,尤其在精神方面,往往會表現出情緒不穩定,焦慮,多疑,失眠,憂鬱等變化。在此時一定要做好護理工作,否則會引起不適,從而不利於女性健康。

6、骨質疏鬆:從40歲左右起,女性骨質開始脫鈣,每年鈣喪失1%,如不補鈣,可導致骨質疏鬆。其後果是脊柱的壓縮,身材變矮,脊柱後突和行走困難,嚴重時產生脊柱壓縮性骨折,容易發生骨折,常見於上肢橈骨遠端及下肢股骨.女性骨折的發生率為男性的6~10倍。

7、精神方面:出現情緒不穩定,焦慮,多疑,失眠,憂鬱等變化。

8、血循方面:面部突然發熱潮紅,幾秒鐘就消退.還伴有心悸,盜汗等。

以上便是對女士斷經前的8個病症的所有詳細介紹,當你出現了這8種病症,就需要觀查是否已到更年期,如若自己無法確定,可到醫院檢查體檢,然後儘早的進行調理改善,避免過早地出現絕經。從生活起居和飲食搭配與運動方法下手,推遲絕經時間,最後期待大夥兒身心健康。

別等“爛臉”才醒悟!春季皮膚過敏怎麼辦?

春天來了,你的皮膚適應季節變化了嗎?春敏中皮膚敏感,占70%,可能需要注意。春敏中先天性和病理過敏反應占皮膚敏感性中約30%。與春季敏感、逐漸升高的溫度、大氣污染有關,空氣中的花粉等過敏源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有些人認為,遠離過敏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使用化妝品、護膚品時,會對其中一些成分產生過敏反應

1.保持皮膚清潔

預防春季皮膚過敏,做好5件事
春天多風沙,這些灰塵與分泌旺盛的皮脂相混合,易造成皮膚粗糙,故應時刻保持皮膚清潔,可用溫和的洗面乳及柔膚水,幫助殺菌、清潔、柔軟肌膚。

2.不要隨意更改化妝品品牌

預防春季皮膚過敏,做好5件事
因為皮膚需要適應新的氣候,正處於一種抵禦、適應外界環境能力較為薄弱的時候,隨意更改品牌的話,很容易出現過敏。

3.注意風沙對皮膚的影響

平時皮膚較敏感的人外出時尤其要注意用紗巾、口罩等遮擋,避免風吹。

4.飲食調理

飲食上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食刺激性強、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海鮮、筍類等。

5.保濕皮膚水分

皮膚缺水時,容易因乾燥、碎屑、乾燥、角化相、皮膚屏障受損、水分鎖住、外部刺激而過敏,因此要做好皮膚的水分保濕工作。皮膚敏感或受損的患者盡可能選擇溫和保守型醫用護膚品,減少對皮膚的刺激,促進細胞新生,提高皮膚壁壘。

6.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加快皮膚恢復。特別要注意,如果出現皮膚問題,必須儘快到專家診所接受正規治療,不能隨意購買藥膏,以避免不必要的皮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