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多發子宮肌瘤怎麼辦?子宮肌瘤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它是藏在女性子宮裡的良性腫瘤,惡變的風險低,絕大多數都會老老實實的待在子宮裡,它就是子宮肌瘤,這事兒還得讓劉姐(化名)來說。我已經45歲了,月經量還大的驚人!有點不可思議!每次都跟大出血似的,也實在讓人不放心!來到人民醫院婦科進行檢查後原來是多發粘膜下子宮肌瘤在作祟最大的直徑居然有8cm。

子宮肌瘤是婦科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對於不同病情的子宮肌瘤的具體措施是不同的。有的子宮肌瘤患者就需要手術治療,而有的患者則只需要注意日常護理,採取保守治療即可。出現多發子宮肌瘤怎麼辦?

子宮多發肌瘤應該怎麼辦

多數子宮肌瘤患者,當肌瘤比較小或者是沒有自覺症狀時可以定期隨訪,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3-6個月複查一次。對於有月經改變的人要看其具體情況,如果有週期縮短、經期延長、經量增多導致貧血時則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可以包括宮腔鏡、腹腔鏡等開腹手術,也可以包括肌瘤切除或者是子宮全切,對於有壓迫症狀或懷疑惡變的也需要手術治療。對於引起不孕的子宮肌瘤需要進一步檢查,並需要手術進行治療,對於月經量多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可以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子宮多發性肌瘤,可以根據臨床症狀來制定治療方案。如果肌瘤都很小的情況下,而且臨床上沒有引起症狀,比如沒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沒有月經量增多,沒有發生變性的情況下可以保守治療,而對於子宮肌瘤比較大,而且引起了月經不規則,並且月經量多,出現貧血症狀,可以手術治療。而對於圍絕經期多發性子宮肌瘤要慎重對待,如果出現臨床症狀,不同意手術的,可以對症處理,給予期待療法。因為絕經以後,子宮肌瘤將會萎縮。

子宮肌瘤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1、對於患者來說最好不要吃紅棗,因為其實引發子宮肌瘤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由於雌性激素水準過高才造成,進而達到刺激子宮而引起的,所以患者在飲食方面就應該注意避免攝入可以產生雌性激素的食物。比如說紅棗在食用之後就會這樣,一定要謹慎食用紅棗這種食物。

2、避免吃生薑,因為它本身是有很大的刺激性的,子宮肌瘤的患者本身子宮就處於一種比較脆弱的狀態,所以攝入過多的刺激性的食物會刺激子宮收縮,從而引起肌瘤增大,對於病情的治療來說會有不好的效果。所以說子宮肌瘤的患者在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也應該盡可能搭配清淡的飲食,避免吃太過於刺激的食物。

3、避免過多魚肉,其實現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海鮮,因為海鮮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對於身體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但是在患子宮肌瘤的時候,補充太多的蛋白質會導致子宮肌瘤的病情進一步嚴重,所以盡可能要避免吃太多的魚肉。而且經過科學實驗發現,如果子宮肌瘤的患者吃太多的雞鴨魚肉,將會導致病情惡化。

對於子宮肌瘤的患者來說,一定要積極的接受治療,要有持續做治療的準備,並且應該注意保證自己的良好心態,也需要保證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從飲食方面來做起,能夠改變子宮肌瘤的狀況,有利於配合治療。而這些食物是患者必須要注意的,要盡可能少吃一些會增長雌性激素的食物。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症狀是什麼?有哪些食療方法

產後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症狀表現為不規則的子宮出血,月經週期紊亂,出血時間延長,經血量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根據排卵與否,通常將功血分為無排卵型及排卵型兩大類,前者最為多見,約占80~90%。

一、無排卵型功血

臨床表現:閉經一段時間後發生出血,出血亦可為無規律性,量的多少與持續及間隔時間均不定,有的僅表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大量出血時,可造成嚴重貧血。

臨床特點:因為無排卵,故無黃體形成,體內亦無孕酮分泌。雌激素水準隨著卵泡的發育及萎縮而增減。當雌激素水準不斷增多時,子宮內膜繼續增生,這時不發生出血,而當體內雌激素水準突然下降時,可發生撤退性出血。臨床表現可能閉經一段時間後發生出血,出血亦可為無規律性,量的多少與持續及間隔時間均不定,有的僅表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大量出血時,可造成嚴重貧血。由於雌激素刺激,子宮可稍大,質較軟,宮頸口松,宮頸粘液透明、量多,可呈不同程度的羊齒狀結晶,或不典型結晶。基礎體溫單相型。子宮內膜活檢多為單純性或囊性增生,偶可見腺瘤樣或不典型增生。有時也可呈萎縮性變。孕激素測定停留在增殖期的基礎水準。

二、排卵型功血

臨床表現:有規律的月經週期,但週期縮短,或經前數日即有少量出血,經血量可無變化。

臨床特點:多發生在生育年齡的婦女,大都發生於產後或流產後的恢復期中。一般來說,育齡婦女的性腺軸應該處於穩定狀態,發生異常的子宮出血多數是器質性病變,如炎症、贅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也有時出現在更年期。可分為黃體功能不全和黃體萎縮不全兩種。

1、黃體功能不全

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黃體發育不良而過早萎縮。黃體發育不全時,則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臨床表現有規律的月經週期,但週期縮短,或經前數日即有少量出血,經血量可無變化。經前期子宮內膜活檢可見腺體分泌不良或不均。間質水腫不明顯。基礎體溫雙相型,但上升緩慢,黃體期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於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產。

2、黃體萎縮不全

黃體發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黃體未能及時全面萎縮而持續過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時間延長,此時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出血時間延長,經血量增加,但月經間隔時間仍多正常,在經期第2、3天量多,以後淋漓不淨可長達十餘日。如在月經第5、6天取內膜,仍見有分泌反應,可為診斷依據之一。基礎體溫雙相型,常在排卵後緩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後維持時間不長,以後緩慢下降。

三、其他常見症狀

1、不規則子宮出血多發生於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其出血特點是月經週期紊亂,經期延長,血量增多,流血時間,出血量及間隔時間都不規律,往往在短時間的閉經後,發生子宮出血。

2、月經過頻:流血時間和流血量可能正常但月經週期縮短,一般少於21天,可以發生於各種年齡的婦女。

3、月經過多:一是經血量多,尤其第二三天更多,伴有血塊,1次月經失血總量達500-600毫升,週期正常。二是經期延長,需10-20日經血方可乾淨,經量不—定多。

4、月經間期出血:兩次月經期中間出現子宮出血,流血量少,常不被注意,多發生於月經週期的12-16天,持續1-2小時至1-2天,很少達到月經量。常被認為是月經過頻。

5、絕經期後子宮出血:閉經1年以後,又發生子宮出血,出血量少,點滴而行,但由於絕經期後子宮惡性腫瘤發病率高,故應到醫院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原因是什麼

1、 內分泌失調

如果女性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失調,其生殖激素釋放將出現節律紊亂、回饋功能障礙、排卵和黃體功能障礙,從而導致子宮出血症狀。而在現代社會,這一因素是女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2、 其他因素

如果女性患有系統性疾病,包括不良的精神創傷、壓力、營養不良、內分泌和代謝紊亂,也會導致子宮出血症狀。建議女性保持舒適的心情,健康飲食,減少子宮出血的原因。

3、 由藥物因素引起的

許多婦女患有某些疾病,需要服藥。藥物(尤其是精神和神經系統)可以通過神經內分泌機制影響正常的月經功能,導致子宮出血的症狀,這也是子宮出血的常見原因。

4、 子宮和子宮內膜因素

女性子宮螺旋小動脈和微循環血管床的結構和功能異常,子宮內膜類固醇受體和溶酶體功能障礙,導致局部凝血機制異常。

功血能自愈嗎

功血不太可能自我癒合。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指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指排除子宮、盆腔等器質性疾病後陰道出血的現象。它主要發生在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這種疾病的病因是內分泌失調,如果不給予適當的幹預,臨床上很難達到自愈的目的。臨床上,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治療主要採用孕酮、短效避孕藥等方法。具體的治療方法需要專業醫生的指導。在治療的同時,還取決於女性是否有可能因平時出血過多而患缺鐵性貧血。

產後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食療方(僅供參考):

1、參棗雞湯:邊條參10克(切片),大棗30克(去核),童子雞 1只(去毛及內臟)洗淨,同人燉盅內,燉至雞熟爛服用。
2、石榴皮煎:酸石榴皮50克,黨參30克,北芪30克。水煎,取汁去渣,加蜜糖適量飲服。每日2次。
3、人參燉甲魚:甲魚1只(去腸雜)洗淨切塊,人參3克,一齊放人燉盅內,燉至甲魚熟爛服用。
4、桂圓大棗枸杞煎:桂圓30克,大棗、枸杞各20克,水煎服。
5、淡菜龜板瘦肉湯:淡菜50克,龜板20克,瘦豬肉50克。將龜板放人砂鍋內加水煮20分鐘後入淡菜、瘦豬肉煮熟調味食用。
6、淡菜芡實湯:淡菜30克,芡實30克,瘦豬肉50克,水煎煮熟,調味佐膳。
7、馬蹄甲(或牛蹄甲)50克燒炭研成細末,每服9克,日3次,淡鹽水送下。服用1-3天。

白帶發黃是怎麼回事?正常的白帶是什麼樣的呢?

帶是女性最為熟悉的夥伴,不僅是女性的天然屏障,以防止病原入侵,而且還是女性健康的一面“鏡子。正常的白帶乳白色或透明,略帶腥味或無味;白帶異常的症狀有白帶量多、白帶異味、顏色改變或呈膿性狀,白帶發黃色是白帶異常的一種表現,這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報,預示著某些婦科疾病的發生,告訴你需要看醫生了!

白帶發黃是怎麼回事
白帶發黃是病,不能不理不睬不問!白帶是從女性陰道裡流出來的一種帶有粘性的白色液體,但是偶然檢查,發現小褲褲裡面有發黃的白帶,看到這樣的情形,女性同胞們是不是非常心驚膽戰呢?如果白帶出現了異樣,那麼就說明瞭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知道自己的出現了問題,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樣也是不行的。想要治療病情,首先就要掌握好病情的原因,那麼白帶發黃是怎麼回事呢?

1.炎症引起的白帶發黃:當生殖系統出現細菌感染時,就會患上婦科炎症,常見的如慢性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等,會引起白帶出現乳白色及淡黃色,且量多,同時帶有一定的腥臭味,與此同時還會出現腹痛等症況。

2.黴菌性陰道炎:當患上黴菌性陰道炎之後,也會出現白帶發黃、質地粘稠或淡薄,嚴重時會出現豆腐渣狀白帶,同時伴有的身體症狀表現,如外陰瘙癢、發熱、尿痛等現象。

3.滴蟲性陰道炎:白帶不僅僅會出現黃色、膿狀質地,還有可能表現為黃綠色,帶有泡沫及明顯的臭味。

4.惡性的婦科腫瘤:如果白帶出現黃色水樣,可能是因為組織病變引起的,如子宮肌瘤、宮頸癌、輸卵管癌等。所以,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白帶發黃,都不是一件好事情,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並做相關的婦科檢查,同時在每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在發現問題時可以及時的解決。

5.淋病白帶發黃不排除是淋病引起,淋病作為性病的一種,多通過性生活的方式傳播,在發病過程中會有黃色白帶產生,受到感染之後泌尿生殖道化膿炎症產生會引發多種不良症狀。一旦有白帶發黃的特點,還需及時檢查,判斷是否有淋病發展,針對性展開治療恢復身體健康狀態,還要在治療期間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二次感染。

二、白帶是女性陰道的分泌物,女性每天都可見。那正常的白帶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知道,月經是由於體內激素的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週期性的脫落,而女性的白帶與雌孕激素也有關係,跟隨著月經週期也有週期性的變化。月經剛乾淨,白帶量比較少,呈白色糊狀。在兩次月經的中間,也就排卵期,白帶會比較多,像蛋清樣,拉絲,透明。而快來月經時,盆腔充血狀,白帶也會增多,而且比較黏稠。正常的白帶白色,無腥臭味,量也不會特別多,正常的白帶也就是陰道分泌物對陰道壁有保護作用,使陰道潤滑並有彈性,也利於夫妻生活。

白帶發黃像膿一樣的原因是什麼?

白帶是指女性陰道分泌的一種液體,在正常情況下起到潤滑、保護陰道的作用。當白帶發黃時則是某種疾病的表現。白帶發黃是個明顯的症狀,造成白帶發黃要考慮許多因素的作用。以下為女性們揭開白帶發黃的四大原因。

白帶發黃像膿一樣的四大原因:

1、黃水樣白帶,多由於病變組織壞死導致,常見於黏膜下子宮肌瘤、輸卵管癌、子宮頸癌等。

2、黴菌性陰道炎為常見的陰道炎之一,常由白色念球菌感染導致,多見於孕婦及糖尿病患者,長期應用廣譜抗菌素者可以使陰道正常菌群失調,利於黴菌生長繁殖而易患本病,服用皮質類激素、免疫抑制藥及自體免疫疾病病人易患本病,維B6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易出現白帶發黃;年輕婦女穿緊身尼龍褲可以使會陰濕度及溫度增高,有益於黴菌生長繁殖。黴菌性陰道炎的主要症狀為白帶增多及外陰瘙癢,常伴有局部燒灼感。典型的白帶呈凝乳塊樣(豆腐渣樣)或稍有黃色片塊狀,略帶臭味,緊粘附於陰道黏膜。

3、滴蟲性陰道炎是更常見的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感染造成,陰道毛滴蟲是一種厭氧寄生原蟲,常寄生於泌尿生殖道,女性主要存在於陰道,亦有存在於尿道、尿道旁腺、膀胱等部位,男性常寄生於尿道、前列腺等部位。滴蟲性陰道炎的傳播為間接傳播,即,通過浴池、廁所、衣物、醫療器械、敷料、浴巾、游泳池、浴盆等傳播。滴蟲性陰道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白帶量增多,外陰、陽道瘙癢、燒灼或疼痛感,典型的白帶呈黃綠色、泡沫狀、稀薄並具有腥臭味。炎症侵及尿道時可有尿急、尿頻症狀。

4、老年性陰道炎,多見於絕經多年的老年婦女。絕經後卵巢功能衰退,內源性雌性激素缺乏,生殖器萎縮,陰道上皮變薄,局部抵抗力減弱,致病菌易於繁殖而造成炎症。老年性陰道炎的重要症狀為白帶增多,常伴有下腹及陰道墜脹感和陰道燒灼感,典型的白帶呈淡黃色水樣或膿性,有臭味,常混有少量血液。

當存在膿性白帶的時候,一定要知道什麼樣的原因引起的,才可以進行對症性的處理。例如當有宮頸的納氏囊腫超過1cm以上,也會造成膿性白帶的發生。

那麼首先是要進行抗感染的處理,必要的時候要通過鐳射的手術,包括物理的方式,來説明把宮頸囊腫進行剝除,以免會頻繁造成膿性的白帶發生。例如當存在PH值改變,陰道的菌群環境失調,由於交叉感染而造成的膿性白帶,需要去醫院掛號婦科進行膿性白帶的化驗,判斷是屬於哪種的陰道炎症。根據情況要進行陰道塞藥治療,在治療期間不能進行同房,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例如由於吃了一些上火的食物,包括一些酒類刺激而造成的膿性白帶,通過一些洗液來清洗外陰進行緩解。同樣要進行陰道的塞藥來幫助治療,在以後的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好個人的飲食。

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了吧,白帶膿狀發黃大多數是由於婦科疾病導致的,因此出現這種情況時,一定不可以疏忽大意,而是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查明原因,然後再對症治療,同時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

來月經前,5個“安排”來遠離痛經

月經是女性必然經歷的一種生理現象,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而痛經就像個魔咒一樣時時纏繞在頭頂,致使渾身不適,戰鬥力直線下降,嚴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很多直男都不理解,平常跟個男的似的,怎麼大姨媽一來,立馬就成軟妹子了?真的有那麼疼嗎?女孩子果然身體比較弱••••

女人每個月的那麼幾天的都是身體最不舒服的時候,其實這是正常的生理行為,女性大姨媽期間往往還會伴隨著其他症狀,比如腹部疼痛、乏力等,而這期間女性很多的生活工作飲食等都會引發各種不舒服,所以需要特別的小心,

一、來月經前,5個“安排”來遠離痛經

1.改變飲食習慣女人來大姨媽前要先改變飲食習慣,首先要戒掉油膩,辛辣刺激等食物。冷飲必須要戒掉,要不然容易導致痛經和宮寒,應該要多吃熱性食物,例如羊肉,黑芝麻,紅棗,紅豆,榴槤等。

2.開始注重腹部和子宮的保暖女人應該在大姨媽來之前就要開始注意保暖,一些涼水就不要碰了,尤其要注意子宮和腹部的保暖,可以有效的讓身體的新陳代謝維持到正常的水準,有利於經血的排出。

3.保持心情愉悅女人在來大姨媽之前,應該要注意每天要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大笑能夠增加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分泌,這種激素能夠有效的緩解痛經,還能夠促進排毒和排經血。

4.經期前要開始喝紅糖水紅糖水應該在來大姨媽前3天開始每天喝一杯,因為紅糖溫性暖,具有補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大姨媽來之前喝可以提前讓身體溫暖起來,加快血液迴圈,為身體增加能量,使經血順暢的排出,不痛經不宮寒。

5.多喝水大姨媽來之前應該要比平常多喝2杯溫開水,這樣能夠更好的促進身體排毒,排汙血,更能夠遠離痛經和宮寒,及時補充水分,還能讓身體苗條,皮膚潤滑。

二、經期注意事項

1、不適宜捶腰
月經期間,我們會感覺到腰酸腿脹,這個時候我們用會捶打酸脹肌肉的這樣方式來緩解不舒服,以及很多女性在這段時間內還會習慣性的捶打腰部緩解腰部酸脹,這樣看起來能夠稍微減輕酸痛,其實卻是錯誤的做法。
婦科專家指出,經期腰部酸脹是盆腔充血引起的,此時捶打腰部會導致盆腔更加充血,反而加劇酸脹感。另外,經期捶腰還不利於子宮內膜剝落後創面的修復癒合,導致流血增多,經期延長。

  2、不適宜穿緊身衣褲
臀圍小的緊身褲會使局部微血管受到壓力,從而影響血液迴圈,造成陰部充血水腫。

 3、不適宜撥牙
相信只有少數的牙科醫生在拔牙之前,問你是不是在經期,不過我們自己一樣要知道經期是不能夠拔牙的,不然拔牙的時候出血量會變多的。拔牙之後滿嘴的血腥味,這也會影響到我們的食欲,會出現經期營養不良的。
這是因為月經期間,子宮內膜釋放出較多的組織啟動物質,將血液中的纖維蛋白質溶解酶原啟動為具有抗凝血作用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同時體內的血小板數目也減少,因此身體凝血能力降低,止血時間延長。

  4、不適宜用沐浴液清潔
經期間陰部容易產生異味,尤其在夏季,但在洗澡時順便用沐浴液清潔陰部,或用熱水反復清洗陰部是不夠健康的,反而容易引發陰部感染,導致瘙癢病症。
因為平日女性陰道內是略酸性環境,能抑制細菌生長,但行經期間陰道會偏鹼性,對細菌的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如果不使用專業的陰道清潔液或用熱水反復清洗更會導致鹼性增加。因此,清洗陰部需要選擇專業的陰部清洗液,尤其在經期。

 5、不適宜飲酒
因為受到體內荷爾蒙的影響,女性在經期的時候體內的解酒酶會變少,所以這個時候喝酒的話會更加容易醉的。而且,身體為了能夠製造出來説明分解酒精的分解酶,肝臟的負擔也會明顯加重,所以這個時候喝酒的話對我們肝臟的傷害比平時高,容易引起引發肝臟機能障礙。

  6、不適宜吃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也是經欺女性的一大禁忌。因為受體內分泌的黃體酮影響,經期女性皮脂分泌增多,皮膚油膩,同時毛細管擴張,皮膚變得敏感。此時進食油炸食品,會增加肌膚負擔,容易出現粉剌、痤瘡、毛囊炎,還有黑眼圈。另外,由於經期脂肪和水的代謝減慢,此時吃油炸食品,脂肪還容易在體內囤積。

 7、不適宜有性生活
月經期因數宮腔內膜剝落,表面形成創傷面,如果發生性生活,容易將細菌引入,使其逆行而上,進入子宮腔內,引起子宮內的感染。

經期小腹疼痛,都是應該根據原因來做相應的治療

小王從小到大只有一個痛經的毛病。然而從13歲初潮到22歲時月經還沒出什麼問題。然而不知何原因,22歲後確感經期疼痛,每月都發作。年紀小時尚能忍忍過去,過了25歲後反而更厲害,每次都得請假在家。一開始她聽人說“結了婚就好”,可結婚後反而越來越重;後來又聽人說“生完孩子就好”,可她和老公努力了一年,小王的肚子還是沒有半點起色。小王去醫院治療不孕症,但醫生檢查完告訴她,她的不孕和痛經密切相關,確切的病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小玲也有痛經的苦惱。這兩年每當月經來臨,小玲就備受困擾,心情非常煩躁,而且覺得下腹隱痛、下墜,腰骶部酸痛。不過陳玲並沒有當回事,每每經期疼痛時便買止痛藥應付了事。前段時間在醫院體檢時,小玲才知道折磨她兩年之久的痛經,竟然是慢性盆腔炎的報警信號。

小王和陳玲的痛經,都是繼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是生殖系統病變以後而發生的痛經,其表現隨不同病因而異,一般疼痛位置較深,且隱隱作痛。郭醫生介紹,引起繼發性痛經的常見病因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頸或宮腔粘連、生殖道畸形,以及盆腔炎症等。對於繼發性痛經,必須到婦科進一步檢查確診,採取更有效的治療。

經期小腹疼痛,種種原因.

1.子宮黏膜下肌瘤
因肌瘤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於宮腔,影響經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表現為下腹墜脹、腰酸背痛,並伴有經量增多及週期紊亂。

2.慢性盆腔炎
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經前後加重。痛經表現為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

3.盆腔淤血綜合征
表現為範圍廣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經,並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經期乳房痛等症狀。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也有少數持續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見於25~40歲婦女。

4.生殖道畸形
宮體過分前傾、處女膜閉鎖等機械性阻塞,使經血流出不暢、積血,誘發子宮平滑肌不正常收縮,從而發生痛經。一般是出現逐漸加重的週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現逐漸增大的包塊。

5.子宮內膜異位症
繼發性、進行性加重。所謂進行性是指疼痛多隨局部病變的加重而逐年加劇。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於月經來潮前1~2日開始,經期第1日最為劇烈,以後逐漸減輕,月經乾淨時消失。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並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結節病灶可導致劇烈痛經。

有的人痛經是可以檢查到有子宮腺肌症或者子宮腺肌瘤等。也有的痛經,是和宮內的節育器問題有關係的。也有的人有痛經症狀,只是單純的宮寒,所以都是應該根據原因來做相應的治療。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占痛經的90%以上;它沒有明確的疾病導致,通過臨床檢查可能找不到發病原因。繼發性痛經是一些婦科疾病的症狀,比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這種痛經是需要接受規範治療的。
這是女生身體裡的“兩室一廳”:子宮和卵巢,所有的生命都曾在這套小房子裡萌芽和孕育,它還會分泌多種激素,它們的平衡維持著專屬女生的正常生理功能。

女性的體內雌激素減少後,對女性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說起男性,大家會想到男人味的標誌就是男性的體內雄性激素分泌充足,會使得男性充滿男人味。而對於女性來說,當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減少之後,就會使得女性缺少女人味,女性的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
女性的雌激素減少,會使得卵巢的功能下降,身體的正常排卵受到影響,同時也會使得女性的月經出現失調的問題。
還有就是當女性的體內雌激素減少之後,女性還可能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出現,這樣的問題比較容易出現在更年期的女性身上,若是不及時改善,女性還可能會面臨骨折的問題,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補充雌激素可以改善卵巢功能嗎

補充雌激素可以改善卵巢功能。卵巢早衰患者給予雌激素補充治療是需要的。應用雌激素補充治療將有助於以下幾個方面的改善:

第一殘留卵泡功能抑制狀態的解除;

第二 衰退卵巢內殘留卵泡FSH受體功能復蘇,恢復排卵;第三可以緩解低雌激素的症狀;

第四可以保持骨密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對有子宮的婦女,在雌激素治療時,建議要加用孕激素,通過對抗雌激素來保護子宮內膜。

除了補充雌激素可以改善卵巢功能外,建議女性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儘量地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下丘腦是生殖調節軸的最高中樞,其支配管理著情緒、內分泌、生殖功能等多個系統,樂觀的情緒有利於協調下丘腦的功能狀態,儘量減少緊張、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其次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早睡早起,適當增加體育鍛煉,以保證卵巢能夠獲得充足的血液供應。再次,均衡飲食營養,規律飲食時間,適當增加動物蛋白的攝入。此外還要格外注意經期、孕期保養,避免感染、創傷、手術等破壞卵巢功能的因素侵犯卵巢。

由上面的介紹可以得知,補充雌激素可以改善卵巢功能.

建議女性朋友們可以在一段時間之內及時進行體檢,對於婦科可能存在的一些疾病也需要及時治療,避免對女性的生殖系統甚至是體內的內分泌水準造成影響。

而若是存在卵巢早衰的問題,找出卵巢早衰的原因,比如生活中總是愛熬夜、總是不愛吃飯,營養不良等的因素,這些因素都可能會使得女性出現卵巢早衰的問題,可以通過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和一些不良因素來幫助調理卵巢部位的功能,緩解雌激素分泌不足的情況。

生活中部分女性出現體內激素水準失衡的問題,還跟身材肥胖以及不健康的減肥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若是有這樣的現象,就需要注意健康的減肥方式是很重要的,同時預防自己的身體出現激素紊亂的情況,也要掌握正確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正常營養搭配的飲食也是很重要的。

女性雌激素過低該如何補充?雌激素低吃什麼好?

雌性激素是一種女性特有的激素,作用於某些特殊的器官可以調節女性身體中的新陳代謝又被稱為荷爾蒙。雌激素可以促進女性發育成熟,促進第二性征的發育,比如胸部發育和卵巢發育,雌激素又被分為兩種,一個為動情激素,一個為孕激素,這兩種激素對人體有著不同的作用,共同控制人體各個機能和新陳代謝。骨骼密度與雌激素的多少有關係,年輕時雌激素分泌旺盛、骨骼結實.雌激素分泌異常會使女性體內各種機制發生紊亂,如分泌過少、機體各個功能出現衰減、脾氣暴躁、衰老加快等。

不過很多女性在得知自己有雌激素過低這種現象後,並不知道女性如何補充雌性激素效果才會更好。女性如何補充?雌性激素雌激素是一種女性激素,由卵巢和胎盤產生。但是有些女性出現了雌激素低的情況,心裡面就特別的擔心,可以肯定的是出現雌激素低這種現象,基本是不會自動恢復的,需要介入治療補充才行。

雌激素低吃什麼好?

一、南瓜
想要解決雌激素低的情況就可以吃一些南瓜,裡面的維生素e含量比較豐富,而且可以讓雌激素分泌提高,讓垂體,卵巢的功能變得更好,南瓜裡面所含有的維生素e,還可以讓身體活性氧被有效清除,預防高血壓以及保護皮膚。

二、大豆食品
雌激素低的女性吃一些大豆食品也非常不錯,像豆漿豆腐都是很常見的,裡面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食品裡面的維生素b6含量也非常豐富,能夠調節雌激素水準,女性每一天都可以適當的吃一些大豆來補充雌激素,吃一些豆腐或者喝一些豆漿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捲心菜
捲心菜裡面的一些物質可以達到刺激雌激素分泌作用,食物纖維含量豐富,可以讓腸道蠕動速度變快,讓身體裡面的毒素被有效排出,讓皮膚更加健康。

四、堅果
想要讓雌激素分泌變得更多,適當吃一些堅果也非常不錯,堅果裡面的歐米伽三脂肪酸含量豐富,能夠讓身心得到放鬆,還可以讓焦慮情緒得到有效改善,讓緊張的情緒得到控制,適當的吃一些堅果還可以讓雌激素分泌變得更加平衡,讓雌激素低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除了食物補充,也可以選擇藥物補充,比較推薦中藥補充,能補充且有調理效果,在中醫方面,中醫認為女性雌激素低,是由於腎氣虧虛,肝氣鬱結,氣血失衡所致,使女性機體沒有能力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繼而出現,雌激素水準低的問題。

建議可以口服中藥,來進行調理,雌激素含量比較高的中藥,有葛根,當歸,女貞子,杜仲,銀杏,虎杖,柴胡,麥冬,仙鶴草,蘆薈,羅布麻,魚腥草,陳皮,桑白皮,布穀子,益母草等等,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怎樣及早發現乳腺癌?乳房日常的保養措施是什麼?

乳房代表了女性特有的美麗,然而這片“胸前風景”卻也讓女性承載了更多的風險。據統計,全球每年平均約有140萬人罹患乳腺癌,每年有20餘萬婦女患乳腺癌。城市中乳腺癌的死亡率增長了38.91%。作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乳腺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呈迅速上升趨勢,且呈明顯年輕化趨勢。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數的作用下,發生增殖失控的現象。疾病早期常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晚期可因癌細胞發生遠處轉移,出現多器官病變,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早期乳腺癌治癒率可高達97%。我國乳腺專家表示:乳腺癌治療已經非常科學規範,其治療效果與分期有絕對的關係。0期癌一般是10年內不復發不轉移,Ⅰ期10年生存率90%,Ⅱ期為75%,Ⅲ期50%,Ⅳ期乳癌就比較難維持到10年,能夠堅持5年很不錯了。

乳腺癌基本不疼不癢,很容易被忽視

乳房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一種症狀,但是因為乳腺癌的腫塊基本上不疼不癢,因此很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很多乳腺癌患者都沒能及早發現。

怎樣及早發現乳腺癌?

隨著乳腺癌知識的普及,廣大女性越來越重視乳腺健康,比如日常會“自摸”乳房,以期及早發現乳腺癌。但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乳腺腫瘤醫學部的蘇逢錫教授表示,乳房“自摸”已經不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首選方法,定期到醫院進行乳腺癌檢查才是及早發現乳腺癌的最有效方式。

蘇教授解釋說:乳房自檢有很多局限,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很多女性難以掌握準確的自檢方法,容易將正常乳腺組織誤認為腫塊而驚恐萬分;另一方面,很多乳腺癌在早期沒有腫塊,摸不到腫塊就以為平安無事,往往掩蓋了真實的病情;即便是摸到乳房腫塊,但不一定是惡性腫瘤,但經常能把人嚇個半死……

蘇逢錫教授說,女性自我檢查還是有必要的,但不是首選,更不是唯一的乳腺癌檢查方法,每年定期接受乳腺癌普查才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進行乳腺癌檢查?

1.35歲以下女性應每年接受一次乳腺超聲或彩超檢查,但不建議照鉬靶X線。因為此年齡段內的女性乳腺緻密度高,鉬靶X線難以穿透,觀察不清,效果打折。

2.35歲以上的女性應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再加上一次鉬靶X線。因為35歲以上女性乳腺組織逐漸開始萎縮並被脂肪組織取代,鉬靶X線照射效果好,有效率可達80%。

3.對於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或絕經年齡大於55歲者、第一胎生育年齡大於35歲或未生育、產後未哺乳者、家族有乳腺癌病人者,建議在定期乳腺X線檢查的同時,結合每月一次的自我檢查和定期的臨床體檢。

乳房日常的保養措施主要包括建議的行為和需要避免的行為

一、建議的行為:
1、選擇舒適內衣:若長期不穿內衣,不僅導致乳房易下垂,而且也容易受到外部損傷。需要選擇舒適的內衣,不可有壓迫感,以能覆蓋住乳房所有外緣的型號為宜,內衣的肩帶不宜太松或太緊;

2、適當鍛煉:因為乳房內並無肌肉,胸部進行力量訓練,目的是使乳房下胸肌增長,胸肌的增大會使乳房突出,從視覺上改善形態;

3、選擇合適的洗澡水溫:乳房周圍微血管密佈,受過熱或過冷的水刺激都極為不利,如果選擇坐浴或盆浴,更不可在過熱或過冷的浴水中長期浸泡,否則會使乳房軟組織鬆弛,也會引起皮膚乾燥,水溫建議與體溫相當,或不引起女性不適即可;

4、保持乳頭、乳暈清潔:女性乳房的清潔十分重要,長時間不潔淨可能出現乳房炎症或造成皮膚病。

二、需要避免的行為:
1、強力擠壓乳房:乳房受外力擠壓有兩大弊端,一個是乳房內部軟組織易受到挫傷,或可引起乳腺增生等。另一個是受外力擠壓後,較易改變外部形狀,使雙乳下垂。睡姿以仰臥位為佳,儘量不要長期向一個方向側臥,這樣不僅易擠壓乳房,也容易引起雙側乳房發育不平衡;

2、過度節食:飲食可調節身體脂肪的增減,營養豐富並含有足量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食品,可使身體各部分的脂肪豐富。一味地追求苗條,不顧一切地節食,甚至天天都以素菜為主,很容易使乳房發育不健全、乾癟,其他養護措施也會於事無補;

3、用豐乳產品: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卵巢本身分泌的雌激素量比較多,如果選用雌激素類藥物,雖然可以促使乳房發育,但同時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女性體內如果雌激素水準持續過高,就可能增加乳腺、陰道、宮頸、子宮體卵巢等部位患癌的幾率。常用的雌激素有苯甲酸雌二醇等,濫用這些藥,不但易引起噁心、嘔吐、厭食,還可導致子宮出血、子宮肥大、月經紊亂和肝腎功能損害。女性要慎用豐胸膏等不明成分的保健品,特別忌長期使用。

70-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被HPV感染?怎樣有效地阻斷宮頸癌的發生。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 HPV,是一個擁有 200 多個基因型的DNA病毒。據統計,超過80%的女性都會在一生中某個時刻接觸人乳頭瘤病毒(HPV)。性行為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徑,生育次數多、長期使用避孕藥都會增加HPV的感染風險。手足、肛門、口腔甚至咽喉黏膜等部位的親密接觸也會引發感染。此外,母嬰傳播多見於自然分娩過程引起。

雖然大多數型別HPV感染可能不會造成傷害,好比宮頸得了一場“感冒”,但某些型別HPV感染可能導致宮頸癌、肛門癌等危及生命的癌症。

據估計,全球每20個腫瘤患者中就有一個與HPV感染有關。如不採取措施,預計到2030年全球死於宮頸癌的女性將增加50%。

每年約有新發病例10.64萬,死亡病例4.77萬。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資料顯示,多種癌症過去12年間發病率均較平穩,且部分有下降趨勢,但宮頸癌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宮頸癌是HPV感染這一常見感染引起的罕見事件

宮頸位於子宮最下端,上面與子宮體相連,下面與陰道相接,它就像子宮的門戶一樣,能抵禦外來病原體入侵子宮,是阻止病原體進入盆腔(子宮卵巢所在地)的重要防線,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響,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可使得原本強大的宮頸防禦系統“破防”了,其中,造成宮頸癌發生的頭號“元兇”是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感染。HPV病毒喜歡在宮頸口安家,長期的感染狀態會導致宮頸癌的發生。幾乎所有的宮頸癌病理樣本中都能找到HPV病毒。

性生活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徑,在發生性行為時,黏膜或多或少會有微小損傷,只要一方攜帶HPV,病毒就很容易侵入另一方的生殖道黏膜,有資料顯示,一些女性在初次性生活後2.6個月可見HPV感染,在中國15-19歲女性初次性生活後約30.6%會出現有HPV感染,約60%的女性在有性生活後5年內被HPV感染,70-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被HPV感染。這麼高的HPV感染率都會發展為宮頸癌嗎?

HPV感染是靜悄悄的,通常沒有很明顯的症狀,不易被覺察到,但約50-90%的HPV感染在數月至2年內可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自然清除掉,就象一次宮頸感冒,不會導致長期的危害。只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才會進展為宮頸惡性病變(宮頸癌),所謂HPV持續感染,指的是間隔一年以上的時間,連續兩次檢測出同一高危型的HPV,並且這種持續感染需要經歷10-20+年,才會發展為宮頸癌,可以說,宮頸癌是HPV感染這一常見感染引起的罕見(小概率)事件。

三級預防,可有效阻斷宮頸癌的發生

宮頸癌的發生與HPV感染息息相關,但HPV感染不一定就發展為宮頸癌,如果做好宮頸癌的三級預防,可以有效地阻斷宮頸癌的發生。

一級預防:減少HPV感染。目前認為,接種HPV疫苗,尤其是在青春期接種HPV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女性HPV感染的風險,同時,為了減少HPV感染的機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養成健康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避免過早開始性生活,避免多個性伴侶,性生活中要注意戴好安全套,一旦出現有性傳播疾病症狀(如白帶異常、生殖器官癢、痛等),應儘早到正規醫院就診,平時也要注意規律作息、適當運動,保證充足的營養,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二級預防: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和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隨訪,可早期發現宮頸癌前病變,並且能夠治癒。我們國家推薦已接種HPV疫苗的女性,在35歲-45歲之間至少接受一次宮頸癌篩查;未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推薦25歲-65歲之間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間隔時間3-5年。目前宮頸癌篩查的方法包括宮頸HPV病毒的檢測和宮頸癌細胞的檢查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聯合篩查,檢出效果最好!

三級預防:宮頸癌的治療和康復。已經發現的宮頸癌,需要儘快治療,可以大大提高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很多女性都很關心,如果我家族中有親屬患宮頸癌,我的發病風險一定會增高嗎
沒有必然聯繫。
目前我們認識到宮頸癌主要與HR-HPV感染高度相關,與家族遺傳相關性較小,至今尚未發現宮頸癌有遺傳傾向。感染以外的其他促發因素更多與生活習慣和生殖道衛生有關,如過早性行為、過多性伴侶等。
不過,儘管宮頸癌沒有明顯遺傳性,若親屬中有宮頸癌患者,仍需引起警惕。要思考自己與患癌的親屬是否有共同不良嗜好,如吸煙,或衛生條件、生活習慣較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