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乳腺癌總坑年輕人,預防乳腺癌留意4大症狀

胸部常被認為是女人征服男人的神器。但不幸的是,它們其實是兩個天然的“不定時炸彈”。尤其對於亞洲女性來說,更加危險。男同胞不要走開,看完你們會發現,你們胸前的兩個小丁丁也不是那麼好惹的。

一、為什麼乳腺癌總坑年輕人

首先,乳腺癌和其它癌症一樣,其發病率也與年齡呈正相關。但在亞洲,乳腺癌的發病率有個非常顯著的特徵:與肺癌、腸癌、胃癌等“主流”癌症相比,乳腺癌的平均發病年齡是最低的。原因很簡單,亞洲年輕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乳腺癌是年輕人中的第一大癌症。在美國,乳腺癌的平均診斷年齡是 62 歲,而在亞洲則是 45-55 歲,比西方早了10歲。另外一項權威統計顯示,亞洲的乳腺癌發病年齡遠遠低於歐洲各國。50~60歲前,亞洲的乳腺癌發病率遠高於歐洲。也就是說,與歐洲人相比,亞洲將近50%的乳腺癌患者,都是年輕人。

二、化療對於乳腺癌治療有什麼重要意義嗎?

對於化療,很多患者都存在抵觸心理,因為它會引發噁心、嘔吐、脫髮等多種副作用,讓患者十分痛苦。那化療對於乳腺癌來說,是否有必要呢?

過去,對於乳腺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後來逐漸發現,如果只是單純的進行手術,只能是控制原發腫瘤,卻不能避免一些微小的轉移灶繼續“潛伏”,等待時機再次襲來。

臨床研究表明,超過50%的乳腺癌患者,在術後不同時間段可出現遠處轉移。所以,為了降低該風險,會建議患者進行化療,鞏固療效

而大量的強有力的臨床證據也表明了,化療的存在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全身性的治療手段。

雖然治療過程中會出噁心、嘔吐、脫髮等不良反應,但卻大大降低了轉移復發的風險,明顯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

所以,乳腺癌患者不要過分地抗拒化療,如果病情需求,經過規範化療,獲益往往是大於不良反應的,這一點大家要正確認識,才有利於疾病的診療。

42岁香消玉殒,陈晓旭因癌离世,她的一个错误做法,值得反思
三、預防乳腺癌,留意4大症狀

乳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女性朋友平時更要提高警惕,多留意自身健康,定期篩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爭取早診早治,才能更好的防治乳腺癌。

乳腺癌早期主要有4大徵兆,當出現這些表現時,要高度警惕乳腺癌,及時去醫院篩查

  • 乳頭發生變化:乳頭出現內陷、兩側高低不一等變化;
  • 乳房內出現腫塊:單側、單發,難以推動,短時間內明顯增大;
  • 乳房皮膚發生改變:出現“小酒窩樣”或“橘皮樣變”的凹陷狀;
  • 乳頭溢液:尤其是單側出現,且伴有血絲、膿性分泌。

42岁香消玉殒,陈晓旭因癌离世,她的一个错误做法,值得反思
四、引起乳腺癌的因素有哪些?

1.先天因素

① 乳腺緻密程度:

這是多數姑娘還不知道的知識。我們知道,影響女人胸部大小的,一個是乳腺多少,二是脂肪多少。從胸部組成上區分,西方女人的胸夠狠,主要是因為脂肪多。而亞洲女性的胸比較弱勢,多是天生腺體多、脂肪少。在醫學上,脂肪少、腺體多的乳房,被稱為叫“緻密性乳腺”。這種乳房在我們亞洲更為普遍,但它其實是個危險的bug。

② 激素水準

另一個讓女性深受乳腺癌困擾的,就是激素。女性天生有著比男性更多的雌激素,而這也是乳腺癌發生的一個重要誘因。

③ 遺傳基因:

癌症與遺傳的關係,已經毋庸置疑。一些特殊的基因突變,會直接影響每個人的患癌風險。通常,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癌,那麼其他成員都有可能是癌症高危人群。

2.後天因素

① 喝酒

研究發現,16%的女性乳腺癌是喝酒導致的。現在不管你喝不喝酒,都要知道,酒精是一級致癌物。酒精在人體內會被代謝為乙醛,而乙醛會損傷人體DNA,引發細胞癌變。

②肥胖

“一胖毀所有”適用于顏值,也適用于健康。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發病率會增加 30%~60%。尤其絕經後女性,非常需要控制體重。

③工作勞累,熬夜工作

現在的年輕人總是誤以為熬夜等於上進,熬夜使人優秀。但很可能,熬夜讓你優秀之前,就先讓你得了癌症。早在2007 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把“熬夜倒班”定義為2A類致癌因素。而且已經有2項針對性的研究發現,經常上夜班的人(護士、空姐等),得乳腺癌的概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乳腺癌是什麽,如何預防和自檢乳腺癌

女性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人群發病率為23/10萬;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乳癌發病已超過子宮癌躍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乳腺癌總體復發率高於40%,手術後5年內是復發的高危險期。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這幾類女性更要當心
這著實讓不少女性朋友聞風喪膽,一旦乳房稍有點異樣就緊張得不得了。那麼,乳腺癌真的是“不治之症”,一旦患病就沒有治療價值了嗎?我們又該如何遠離它?

乳腺癌非“不治之症”

很多人將惡性腫瘤視為“不治之症”,甚至談癌色變,但其實,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雖然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它的死亡率卻有所下降。隨著乳腺癌篩查和綜合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乳腺癌的治癒率也不斷提升。早期乳腺癌(0期和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經高達95%以上。可見,乳腺癌並非是“不治之症”,關鍵是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這幾類女性易被乳腺癌盯上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而這些女性,大多具有以下特點:

1.有家族病史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這幾類女性更要當心
乳腺癌患者中,家族性乳腺癌占20-25%,具有明確遺傳基因(如BRCA1/BRCA2基因)的遺傳性乳腺癌占5-10%。因此,親屬中有乳腺癌的女性,患病風險要高於沒有家族史的女性。

2.初潮早、絕經晚

女性的月經史也與乳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女性月經初潮早(<12歲)、絕經晚(>50歲)是公認的乳腺癌發病的危險因素,初潮年齡每推遲1年,乳腺癌發病風險降低5%,而絕經年齡每推遲1年,乳腺癌發病風險將增加2.7%。

3.未育或晚育

從流行病學的調查來看,未生育或第一次足月生育年齡大於30歲的女性,乳腺癌發病的風險將明顯增高,而人工流產,可能也會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此外,生育後的哺乳,是乳腺癌的重要保護因素,哺乳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乳腺癌發病的危險性則越小。

4.高齡

年齡的增長是乳腺癌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國乳腺癌患病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不同年齡段乳腺癌的發生率不同,40歲以下的發生率約為0.4%,40-59歲為3.86%,60-69歲為3.51%,70歲以上為6.95%,因此,建議女性在40歲以上,最好每年都能進行乳腺檢查,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5.長期使用含有外源性激素的產品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這幾類女性更要當心
性激素是重要的致腫瘤激素,在乳腺癌形成過程中它可以影響細胞生長和增殖,因此,長期暴露於外源性激素的女性,如長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妝品或保健品,口服避孕藥和激素替代(特別是雌、孕激素聯合)治療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癌發病的風險。

6.有乳腺疾病史

一些研究表明,有乳腺良性疾病史,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發展為乳腺癌的風險將增大,其中小葉和導管的不典型增生,可使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4-5倍。

7.不良生活方式

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結構,可引起人體內分泌代謝的改變而增加乳腺癌的發生風險。肥胖也是乳腺癌患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每升高5個單位,乳腺癌的患病風險就會增加12%。另外,喝酒、吸菸,包括別動吸菸,也可增加乳腺癌發病的危險性。

8.長期處於不良心理狀態

長期處於緊張、抑鬱等不良心理狀態的女性,也可因不良心理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癌症的發生和發展。

學會自查,及早識別乳腺癌的早期信號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這幾類女性更要當心
對於乳腺癌來說,越早發現,治療時保留乳房的機會就越大,以後發生轉移、復發的幾率就越小。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女性朋友們要學會自查乳房,一旦發現有以下異常時,應提高警惕,它們有可能是乳腺癌發出的早期信號哦:

1.乳腺腫塊

乳腺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首發症狀,無痛、質硬、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動度差、有逐漸增大傾向、處於乳房外上象限的乳腺腫塊,均需提高警惕。

2.乳房酒窩征

乳房表面皮膚出現一個小凹陷,像小酒窩一樣。

3.乳房皮膚改變

乳房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皮膚的衛星結節或皮膚的潰瘍、炎症改變。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這幾類女性更要當心
4.乳頭溢液

非妊娠哺乳期出現無色、乳白色、淡黃色、棕色或血性等乳頭溢液。

5.乳頭改變

乳頭表皮糜爛、破潰或濕疹樣改變,乳頭凹陷、偏歪等。

6.區域淋巴結腫大

腋窩或鎖骨上出現異常的淋巴結腫大。

一般來說,通過自我檢查可以預防乳癌,以便及時治療。並且,月經正常的婦女,在月經來潮後的第9~11天是乳腺檢查最佳時間,此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靜止狀態,容易發現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