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毛長的人真的長壽嗎?想真正長壽做好這6點才有用

說起長壽之人有什麼特點,相信作為東方人的你首先想到的就是“壽星公”,滿頭銀髮,面色紅潤,長長的鬍鬚,長長的眉毛。因此在人們的認知中,長壽的人必然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眉毛長,對於這點你認可嗎?事實上到底如何呢?

其實現在研究表明女性的壽命要比男性的壽命長,可是在女性長者之中很少見有眉毛長的壽星。可見眉毛長壽命就長,這個觀點不準確。眉毛長長這種情況多見於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眉毛兩段會出現幾根或者多根很長的眉毛,只有兩個原因,那就是遺傳因素和激素原因。

眉毛變長,是怎麼回事?

大多數人在50歲之後,眉毛確實會出現明顯的變化,變得更長了。因為眉毛也是有壽命的,並非無限生長。一般長出來三四個月之後,眉毛就會自然脫落,新的眉毛再長出來。

直到到了一定的年紀,眉毛的生長週期縮短,直至完全停止。已經停止生長的眉毛不會再脫落,而是繼續生長,長度在四五釐米左右,也就是所謂的“長壽眉”

眉毛长的人会比较长寿?辟谣:眉毛变长,主要有3个原因

所以,到了一定的年紀,眉毛變濃、變長只是因為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變慢了,眉毛脫落和生長的速度也變慢了。年輕人之所以不會出現眉毛變長的情況,是因為新陳代謝的速度比較快。

除了年齡,眉毛變長可能還與飲食有關。如果大量攝入肉類、豆類、蛋類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眉毛營養充足,就會使眉毛下的毛囊更加發達,導致眉毛變長。

此外,眉毛的變長還有可能與遺傳有關。如果一個人的眉毛都比較長,那麼受基因的影響,子女的眉毛也會比較長。

所以,眉毛突然變長與長壽無關,只能說明年紀大了。人老到一定程度,眉毛自然會變長,但是反過來,眉毛變長並不一定代表會長壽,也有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其他問題。

眉毛與健康息息相關,4種變化要警惕

眉毛是健康的晴雨錶,中醫認為眉毛是保壽官,“腎精所屬”,眉毛的是濃是淡、是長是短、是多是少等,反映了人體足太陽經是否血氣旺盛。

因此,無論是眉毛變長、眉毛乾枯、眉毛上翹,還是眉毛脫落等,都不是正常的現象,可能與疾病有關。

1.眉毛變長

如果眉毛變長了,但是年紀卻不大,說明可能是身體機能的調節機制出現了問題,導致新陳代謝的速度變慢,衰老的速度加快,需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健康飲食、適度運動、調節情志。

眉毛长的人会比较长寿?辟谣:眉毛变长,主要有3个原因

2.眉毛乾枯

眉毛乾枯發黃,而且稀鬆,與肺功能下降有關。對於男性來說,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對於女性來說,與內分泌失調有關;對於小孩來說,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者肺氣虛導致的。

出現這種情況,應留意肺部情況,多吃一些潤肺滋陰的食物,比如銀耳、雪梨、人參等,也可以積極鍛煉,增強肺部功能。

3.眉毛上翹

眉毛突然出現上翹的情況,好像刷了睫毛膏一樣,可能與膀胱炎有關。膀胱炎發生的時候,身體無法正常排毒,尿液中的毒素就會在體內蓄積,引起眉毛上翹。

預防膀胱炎,一定要多喝水,少憋尿,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4.眉毛脫落

一般來說,眉毛只要是正常生長,就一定會脫落的。但是,眉毛的脫落是有週期的,通常3-5個月脫落一次。如果眉毛頻繁脫落,說明身體處於亞健康的狀態,與腎氣虛弱、氣血不足有關。

此外,也有可能是甲狀腺功能衰退、麻風病、頸椎偏位、斑禿、嚴重貧血、癌症等疾病造成的,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

眉毛长的人会比较长寿?辟谣:眉毛变长,主要有3个原因

想要保持長壽,做好這6點才有用

所以,看誰更長壽,比眉毛的長短是沒用的,做好這幾點才有用:

1.保證高品質的睡眠

睡眠是長壽的“必備法寶”,對於調節生理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有很大的幫助。美國芝加哥的一項研究發現,高品質的睡眠可以降低癌症風險

2.多吃綠葉菜

綠葉菜可以延緩餐後血糖的上升速度,而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葉黃素,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和冠心病。

3.避免久坐

久坐不動對身體的危害極大,會使血液迴圈集中在下肢,減緩血液流動速度,導致心臟機能減退,腦供血不足,增加老年癡呆的風險。

4.保持開心

笑一笑十年少,愉快的情緒可以促進全身血液流動,加快新陳代謝,減少心臟病和糖尿病的發病幾率。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輕度憂慮者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普通人高29%。

眉毛长的人会比较长寿?辟谣:眉毛变长,主要有3个原因
5.養成愛喝茶的好習慣

在平時,養成愛喝茶的好習慣,喝茶,對於身體保健是非常好的,也是一些人保持長壽的秘訣,通過喝茶,能夠減輕患上慢性病的困擾,對於抗氧化、延緩衰老也是比較好的。

6.養成睡前泡腳的好習慣

在平時,還需要養成睡覺前泡腳這個好習慣,睡覺泡腳、長生不老,雖說略帶誇張,但是揭露了泡腳對於身體的好處。

通過泡腳,能夠説明你加速腳部血液迴圈,不斷的緩解疲勞,對於安然入睡更好。而這樣的泡腳,也是很多老人比較喜歡的養生保健方式,遠離疾病困擾,健康長壽自然不會離你太遠。

睡前養生堅持8件事,長壽離你不遠

古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十二時辰中,亥時是最養生的時間點。

亥時是指晚上9點整至11點整,正值夜闌人靜之夕,人們需要入眠休息。

亥時三焦經旺

中醫認為,亥時三焦經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通調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不通就會生病。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保持三焦運作,對身體十分有益。

但是,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每晚的亥時,你都在幹什麼?是繼續伏案在電腦前,是沉迷於煽情的電視劇,是沉溺於新潮有趣的抖音,還是捧著手機猛刷朋友圈,或是早早躺下醞釀睡意……睡前幾小時做什麼事,直接關乎你是否能夠一夜酣睡到天亮。

一、睡眠長短決定壽命?

調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小時以上的人,壽命最長;每晚平均睡4小時以下的人,有70%壽命較短

睡前兩小時是養生黃金期,多做6件事,養生效果翻倍!簡單又易學

但根據不同年齡段,最佳睡眠時間也有所不同,應按照自己現階段段進行科學睡眠。所以自己個人的壽命也受睡眠長短的影響。

我們知道,普通成人睡眠應滿足8小時,而兒童的睡眠時間為10小時,如果睡眠不足或者出現失眠,就會嚴重影響到大腦的合成以及恢復過程

而大腦在人體中相當於主機的存在,一旦大腦休息或者恢復不足,身體的各項機能就會出現問題。

如果長期晚睡,那麼這些危害就會找上門:首先,容易產生內分泌紊亂的情況,引發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症狀;其次,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感染或者生病。

並且皮膚狀態也會受影響,會使人體更容易患上脂溢性皮炎;晚睡還會導致失眠、易怒,體內器官失衡、健忘、內分泌失調等。研究證明,長期不睡覺還會加快面容衰老。

二、睡前有這4個習慣的人,衰老得更快

1、睡前不洗臉

很多人都有早晨起床洗臉的習慣,乾乾淨淨還能光彩照人,但其實晚上洗臉也是有必要的。

經過一天電腦、外界細菌、陽光、手機等照射,如果睡前不清理乾淨臉,這些細菌再加上皮膚殘留的化妝品就會堵塞住毛孔,造成毛孔堵塞,汗腺分泌障礙,不僅容易誘發粉刺,時間長了還會損傷皮膚,使衰老更快速

睡前兩小時是養生黃金期,多做6件事,養生效果翻倍!簡單又易學

2、睡前吃太飽

現在許多人工作節奏很快,早餐胡亂吃一點、午餐吃點盒飯、到晚上疲憊了一天,好好犒勞一下自己,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好好享用。

我們暫且不說,吃太飽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其實晚飯吃太撐,會導致睡覺時血液集中在胃部消化不了,使臉部血液減少,還會影響膚色

晚上是休息的時間,特別是睡覺前,要注意別吃鈣片和維生素,當人進入睡眠狀態,器官也會睡覺,不利於營養吸收

另外,睡前也不要喝酒、喝太多水,這樣可以避免晨起臉部出現浮腫。

3、晚上不卸妝

有一些女性由於晚上有應酬,回家後太晚只想倒頭睡,不卸妝。長期如此,殘留的化妝品就會導致毛孔堵塞,引起毛孔粗大等問題,同時還會導致皮膚越來越粗糙,衰老也會更進一步。

4、睡前玩手機

此外,別玩手機,睡前玩手機很容易精神,就習慣性的熬夜,導致第二天工作集中力就會下降,疲憊感就會明顯提高。

睡前兩小時是養生黃金期,多做6件事,養生效果翻倍!簡單又易學

晚上10點到淩晨2點是褪黑素分泌的重要時期,褪黑素主要是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自身衰老。如果太晚入睡,還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看起來會更顯老。

還有喝茶、咖啡這些飲品不利於睡眠,喝完後很容易失眠,別考慮太多事情,心理壓力會隨之增加,睡眠品質也會下降。

三、睡前做好這8件事

熱敷眼睛

睡前敷敷眼睛,可以改善眼部周圍的氣血,白天用眼頻繁,難免會出現疼痛乾澀的情況,睡覺時敷眼睛還可以有效緩解眼睛疲勞,同時還可以減輕黑眼圈的產生

晚間散步

睡眠1小時不宜進行腦力勞動,可以在吃完飯後出去散散步消消食,睡前2小時緩步為宜,可促進睡眠,睡前應避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按摩足心

臨睡前,按拇指順時針按摩足心50次,起到緩解肢體疲勞,抗衰防老,強腰固腎的作用,可調節腎經,補益腎氣。

深呼吸

建議睡前靜坐5分鐘,最好配合腹式呼吸,幫助身體放鬆。因為有人入睡會因為事情過於興奮,想到某些事情而靜不下心,導致入睡困難,所以可以適當調節一下。

睡前兩小時是養生黃金期,多做6件事,養生效果翻倍!簡單又易學

熱水泡腳

睡前泡腳,勝過服安眠藥,睡前用溫水泡腳15~20分鐘,使大腦更放鬆,還能促進腳部血液迴圈,使腳部血管擴張,起到舒筋活絡的作用。

跪坐後仰

可睡前兩小時嘗試跪坐,上身慢慢仰,雙手放在臀部後側,手臂伸直,重複幾次放鬆手臂肌肉、鍛煉腹部、舒緩焦慮。

擺脫醉意

應酬、工作壓力等會讓不少人帶著醉意入睡。專家提醒,睡前飲酒不利健康,甚至可能造成入睡後出現窒息。長期帶著醉意入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如果晚上喝醉,最好喝點蜂蜜水,或吃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待醒酒後再入睡。

忘掉煩惱

白天不順心,睡前越想越氣,翻來覆去睡不著。即便睡著了,不良情緒也會影響氣血運行。如果睡前心情不好,不妨聽聽柔和悠揚的音樂,忘掉煩惱再入睡。

常做飯的人更長壽是真的嗎?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大部分年輕人因為不會做飯、做飯浪費時間等原因不願費時做飯了。這種狀態,導致現在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轉變,寧願點外賣也不願意自己做飯的現象。殊不知做飯與健康長壽的關係密不可分。

最近,發表在《公共健康營養》Public Hep>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937名台灣老人進行了長達10年隨訪。在這十年中,有695名參與者死亡,43%的人不做飯,17%的人一周做1到2次飯,9%的人一周做3至5次飯,31%的人一周做飯超過5次。

結果顯示,每周做飯超過5次的人,死亡風險降低了50%!在排除了經濟地位、健康形式、認知功能、食材選擇、營養知識等因素后,研究人員發現,愛做飯仍可降低41%的全因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愛做飯的人更長壽的原因主要在於以下2點:首先,這些最經常做飯的人,生活相對而言比較健康,多數人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吃蔬果多、吃肉少,自己做飯,往往營養搭配得更好。其次,在食物的加工過程中,幸福感得到提升,有益身心健康。

為什麼做飯能讓人長壽,有烹飪愛好者總結到:做飯是非常好的有氧運動,從買菜到飯熟,身體一直在活動。做飯的人對於飲食安全、營養、健康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行動,有效地做到了「病從口入」的防控。最後,做飯還愉悅了心情,做飯的人能享受做飯的過程和樂趣。

烹飪是一種行為,它需要同時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有家庭烹飪習慣的人與沒有家庭烹飪習慣的人相比,營養知識掌握得更全面,他們傾向于選擇健康的食物和烹飪方法。因此,常吃家常菜不容易導致營養素缺乏,這也可能是烹飪習慣與長壽相關的原因吧!